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長庚10年研究 B肝固定療程 降5成肝癌發生率

2023/09/15 05:30

▲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發表為期10年的肝癌研究。左起依序為林志郎教授、陳益程副教授、簡榮南教授、廖運範院士、鄭文睿教授。(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長庚醫院昨天發表肝癌新研究,長庚肝病研究中心針對1087名因B型肝炎導致肝硬化病患的病患為期10年追蹤,證實「固定療程組」病患比「長期服藥組」病患肝癌發生率減少50.3%、病毒清除率超過12.8%。研究團隊指出,治療和服藥順利的病患停藥後肝炎復發,剛好宿主能產生自發性免疫清除病毒。

這項長期研究成員包括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簡榮南、鄭文睿、副教授陳益程、基隆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林志郎,而中研院院士廖運範擔任這項研究的指導作者。

以往對B型肝炎帶原者治療的觀念是要長期服藥控制,但簡榮南指出,目前B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僅抑制病毒繁殖,無法有效清除存在肝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體(cccDNA),反觀宿主的免疫功能是目前清除病毒基因體的唯一利器,「有趣的是,在健保規範之下的藥物固定療程治療後停藥,若是發生肝炎復發,剛好給宿主一個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

目前健保提供3年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治療中需驗3次B肝病毒,每次間隔6個月,若都為陰性即可停藥。這項新研究指出,若因B肝導致肝硬化的病患完成固定療程治療且臨床判斷病況穩定被控制即可停藥,並觀察。

▲研究發現,肝癌發生率在固定療程組顯著降低。(長庚醫院提供)

追蹤逾千病患 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陳益程指出,停藥後1年內可能會出現病毒量升高、肝發炎指數也會升高,「但這是正常現象,病患可能會擔心並詢問是否要繼續服藥,但我會建議先觀察一陣子,指數和病毒量應會下降,代表身體免疫系統有在清除病毒,免疫系統比任何藥物都要有效」。

長庚院方表示,這項固定療程B肝治療的研究成果是目前樣本數最大、追蹤年代最久的研究,近日已獲肝臟學頂尖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接受,並準備刊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