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曹啟泰中風》想遠離中風 國健署:積極健康管理防三高

2025/03/06 11:36

曹啟泰透露年前中風腦部短暫缺血,所幸救回一命。(翻攝自微博)

曹啟泰透露年前中風腦部短暫缺血,所幸救回一命。(翻攝自微博)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61歲的資深藝人曹啟泰過去主持過《連環泡》、《好彩頭》及《天生贏家》等相當多節目。近年遷居上海後相當低調。近日在網路上透露曾在春節期間發生腦部短暫缺血,所幸就醫後無大礙,在直播中直言,「能留著這條命口齒清晰著實不易」。

國健署表示,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2年全球人口有30%,約1750萬人死於心臟血管疾病,其中有670萬人死於中風。

依據衛生福利部104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共奪走11,169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統計結果也顯示60-79歲是中風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40.7、48.5/每10萬人)。中風經常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後續頻繁的就醫也造成照顧者及家庭經濟沈重的負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急性中風 搶救黃金3小時

國健署表示,民眾之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之殘障等後遺症,因此若出現中風症狀,應立即送醫爭取治療時間。腦中風病發後的6個月是復健的黃金時期,運動能力恢復最快,掌握黃金復健期,積極配合醫療專業人員的復健治療計畫,能降低身體殘障程度,重拾日常生活功能,讓中風患者拋開病後憂鬱,讓生活更美好。

國健署呼籲民眾牢記「FAST」辨別中風口訣,以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F」FACE臉歪: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A」ARM手軟: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S」SPEECH大舌頭:請患者說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

●「T」TIME記下時間、快打電話: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健康管理做得好 三高中風遠離你

大部分的中風是可以藉由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治療積極控制三高來預防的,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只要把握以下原則,就能夠降低罹患中風之風險:

●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若發現有三高問題,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如需用藥,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將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140/90mmHg、醣化血色素<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

●選擇健康飲食:養成三餐定時、少吃零嘴及含糖飲料的好習慣,飲食要包含豐富蔬菜水果;挑選低鈉飲食,每日鈉鹽量攝取維持2.4克以下(約1茶匙)。

●養成規律運動:維持每週五次(或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依身體狀況挑選健走、伸展操、跳舞、慢跑、騎自行車等活動。

●維持健康體重:肥胖(超過理想體重20%以上)會增加高血壓、冠心病、心衰竭或中風的風險,建議BMI維持在18.5到24.9之間,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若能適當減重,預期每降低10公斤體重,血壓約能降低5-20mmHg。

●拒絕菸品危害: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鼓勵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

●定期健康檢查: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及早發現身體異常,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及控制三高等危險因子,遠離疾病威脅。

曹啟泰近日透露自己發生中風。(資料照,記者胡舜翔攝)

曹啟泰近日透露自己發生中風。(資料照,記者胡舜翔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