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5穴位」改善失眠!中醫:心點還能治高血壓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知道耳朵是全身十二經絡的縮影嗎?澄觀中醫診所醫師王培紋在臉書專頁「臻觀 / 澄觀中醫診所」發文分享可以治療失眠的穴位,「耳神門穴」可治療頭痛、失眠,「心點」能治療高血壓、心臟病,「安眠穴」能治療失眠、心悸,「內分泌區」可改善失眠、多夢,「交感穴」能調節自律神經。
《黃帝內經》記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王培紋指出,跟據全息理論,能將身體各個器官及臟腑,對應到耳朵上,包含頭、脊椎、上肢、下肢、肝、心、脾、肺等。中醫可以藉由耳朵,來治療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
5穴道治失眠
●耳神門穴:位於三角窩的外側1/3上角。是五條神經的匯集處,包含迷走神經、耳大神經、枕小神經、三叉神經分支,以及顏面神經顳分支。有鎮靜、安神、止痛的功效,也能用於治療頭痛、失眠、自律神經失調。
●心點:位於耳朵的正中間。能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有寧心、安神之效。
●安眠穴:位於五指併攏,放在耳垂之後,中指所對應之處。能治療失眠、心悸、煩躁不安。
●內分泌區(皮質下):位於耳甲腔下方。可以調節大腦皮質,有安神、止痛的效果,亦有改善失眠、多夢之效。
●交感穴:位於耳輪前端。能調節自律神經,有舒緩放鬆、寧心安神之效。
操作方法
1.耳針:由醫師施針於耳朵上的穴道,在診間即操作完成。
2.磁珠或耳珠:用酒精棉片消毒穴位後,黏貼於穴道上,患者可以貼著回家,可持續貼壓按摩約一週。
3.徒手按壓:雙手洗淨後,用食指拇指腹輕輕推壓穴道,每天1-3次,每次約10分鐘。
王培紋提醒,耳朵皮膚有傷口、感染、潰瘍等狀況,應停止治療;嚴重心臟病者不宜操作;孕婦宜謹慎操作,或洽詢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