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日人狂吃止痛藥 釀「過度用藥頭痛」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止痛藥過量服用,甚至當糖吃,沒有頭痛也在吃,恐愈吃愈頭痛!日本的藥物過度使用造成之頭痛發生率上升。專家提醒,若每月使用成藥超過10天,頭痛風險將大增。
日本媒體《FNN》引用健康節目的訪談:日本有不少人分享自己曾因頭有點痛就吃止痛藥,吃太多天引發更劇烈的頭痛;更有婦人說丈夫時常吃止痛藥,「好像當糖果吃」。丹羽家醫科診所(にわファミリークリニック)主任丹羽潔表示,肩頸緊張引發的緊張性頭痛,全日本約有3千萬人有此困擾。因環境變化產生的偏頭痛也有1千萬人,且女性居多。最後則是生理時鐘混亂引發的叢集性頭痛,約有15到60萬人。
丹羽潔觀察到,不少人有點痛就吃成藥、甚至不痛也在吃,造成藥物過量引發的「過度用藥性頭痛」病例正在增加。
丹羽潔認為,人們憂心頭痛而先服用藥物,可能削弱大腦的自癒能力,使大腦對疼痛更加敏感;經常頭痛就頻繁吃止痛藥,釀成惡性循環。
專家指出,「過度用藥性頭痛」最可能發生在用藥超過10天以上者,因為藥物代謝需要時間,連續使用就有可能造成問題。另外若完全不痛,想說吃止痛藥能夠預防,這是「大錯特錯」,反倒容易釀成頭痛。丹羽潔強調想要遠離過度用藥型頭痛,減少使用並在服藥前仔細了解使用說明,是最簡單且有效的方法。
我國衛福部食藥署提醒,使用止痛藥應謹記下列事項:
一、瞭解正確使用方式:於藥局購買的止痛藥,應遵照藥師指示及藥品說明書使用。如果有任何用藥的疑問,例如每天使用幾次、每次使用多少量、適合飯前或飯後使用、外用藥品如何塗抹,可以詢問藥師,正確用藥才能讓藥品發揮最大效果。
二、正在使用其他藥品,應主動告知藥師:藥品併用可能影響藥效或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例如止痛藥成分常用於退燒藥或感冒藥,一起使用可能造成藥品過量的問題。因此提醒民眾,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藥品,於購買止痛藥前,應主動告知藥師。
三、用藥期間不飲酒:酒精可能會影響藥效或增加發生不良反應之風險,例如止痛藥成分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併用酒精,可能增加肝損傷的風險,非類固醇抗發炎類止痛藥併用酒精,則可能增加腸胃副作用的風險,因此使用止痛藥期間,不應飲酒或併服含酒精飲料。
四、適時就醫治療:疼痛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一種症狀,如果自行使用止痛藥3天以上,疼痛仍沒有緩解甚至惡化,應立即就醫。
食藥署同時提醒民眾,於就醫領藥或至藥局購買藥品時,可多諮詢藥師有關藥品使用相關資訊,正確使用藥品,以發揮藥品最佳的效果,並避免不良反應之發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