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33歲男長期服類固醇致髖關節壞死 人工關節置換助新生

2024/12/02 15:36

趙子鎔醫師提醒,民眾髖關節疼痛,不應一味忍耐或依賴止痛藥,建議及早就醫檢查和接受專業評估,才能獲得更有效的治療。(記者陳建志攝)

趙子鎔醫師提醒,民眾髖關節疼痛,不應一味忍耐或依賴止痛藥,建議及早就醫檢查和接受專業評估,才能獲得更有效的治療。(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33歲林姓男子因腎絲球硬化症須長期服用類固醇,病情雖獲控制,但藥物副作用卻造成他的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讓他痛到無法走而就醫,骨科醫師安排進行健保給付的雙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終結兩側疼痛,術後第1天便可下床活動,第2天練習上下樓梯,1週後就拋下拐杖正常行走。

長安醫院骨科醫師趙子鎔表示,長期服用類固醇會影響股骨頭的微血管供應,導致骨骼逐漸缺損塌陷,進而破壞整個髖關節的軟骨。「人工關節置換」是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最終手段,精準微創的技術能大幅減少對肌肉的破壞,讓患者更迅速的恢復正常生活。

趙子鎔指出,這名患者3年前就曾接受過核心減壓手術,但狀況沒改善仍反覆疼痛,換關節成為根除疼痛的唯一方法,經醫病雙方充分討論,患者決定換關節,且因不想再繼續痛了,還主動提出要一次換兩側。

患者回憶,術前疼痛不適已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僅行走困難,甚至影響睡眠,因此換了好幾份工作。手術前,每次翻身鼠蹊部和屁股都很不舒服,像有蟲在鑽、蛀牙般的痠痛,整晚輾轉難眠;手術後1週,雖傷口還有些疼痛,但終於能一夜好眠。

趙子鎔強調,許多患者因「怕痛」而猶豫不敢手術,但長期疼痛所付出的身心代價,遠超過疾病的傷害。目前微創手術能大幅減少手術對周邊組織的傷害,搭配術後的疼痛控制計劃,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在術後隔天下床。開刀技術的進步,更可以大幅降低術後脫臼的機率,也讓手術後的活動更自然不受限,蹲低、側睡都不是問題。

趙子鎔提醒,年長者大多因為退化、骨質疏鬆、跌倒而傷到髖關節,青壯年則需留意「類固醇」與「酒精」這兩項危險因子。但不分年齡,面對髖關節疼痛時,不應一味忍耐或依賴止痛藥,建議及早就醫檢查和接受專業評估,才能獲得更有效的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