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30歲健身男突發腹痛腸阻塞 竟是罕見惡性肉瘤

2024/11/14 10:47

1名有健身習慣的30多歲男子無慢性病,卻因腹痛診斷出罕見的「骨外骨肉瘤」。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freepik)

1名有健身習慣的30多歲男子無慢性病,卻因腹痛診斷出罕見的「骨外骨肉瘤」。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freepik)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很多民眾肚子痛、食慾不振,可能認為只是因為最近飲食過於油膩或鹹,導致腸胃不適,於是前往肝膽腸胃科開些幫助消化的藥物就能解決。然而,一名30多歲健身肌肉男卻是因為腹痛,被診斷出相當罕見的「骨外骨肉瘤」。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佘冠旻表示,患者的腫瘤已經大到壓迫大腸,導致他出現急性腸阻塞的情況。經手術切除與治療,病況已有改善。

這名30歲的年輕男子,平日有健身習慣,並無特殊病史。前陣子他開始出現不明原因腹痛、食慾不佳的症狀,隨著腹痛加劇且持續數日,決定尋求醫療幫助。經過腹部X光及電腦斷層掃描後可見左腹腔不規則的鈣化物,已壓迫大腸導致腸道阻塞,同時也使左側輸尿管受到壓迫,產生水腎。

切除下的組織經檢驗後,確認為惡性軟組織肉瘤中,極為少見的骨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這類腫瘤相較典型的骨肉瘤(Osteosarcoma)更加少見,且多生長在與骨頭無關的部位,如肌肉或脂肪等軟組織。骨外骨肉瘤的確診與治療往往具有挑戰,因為多數患者直到腫瘤增大壓迫周圍器官時,才會出現症狀如腹痛或食慾減退等。

佘冠旻表示,典型的骨肉瘤主要生長在骨頭內,尤其好發於長骨的末端,例如膝蓋、肩膀或髖部。兩者在病理特性上有差異,因此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骨外骨肉瘤的生長位置相對不固定,當症狀出現時進行診斷,腫瘤多半已侵犯到鄰近器官,增加治療的困難性。

「手術切除」是治療骨外骨肉瘤的主要方式,但為了降低復發風險並清除微小病灶,佘冠旻與腫瘤內科主任郭集慶、放射腫瘤科主任王銘志為患者制定個人化治療計畫,結合高能放射線與化學療法,抑制腫瘤細胞增生。三位醫師均強調,像腹痛或食慾不振等症狀,雖然常見但不該輕忽,應多留意身體訊號,積極求診,避免延誤治療。

光田醫院醫師佘冠旻表示,骨外骨肉瘤當症狀出現時,腫瘤多半已侵襲鄰近器官,增加治療難度。(記者張軒哲攝)

光田醫院醫師佘冠旻表示,骨外骨肉瘤當症狀出現時,腫瘤多半已侵襲鄰近器官,增加治療難度。(記者張軒哲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