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看病技巧大公開 就診前「先想好」創造醫病雙贏

2024/09/28 11:16

醫師建議,在看診前先簡潔扼要想清楚要表達的問題,讓看病更有效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建議,在看診前先簡潔扼要想清楚要表達的問題,讓看病更有效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看醫師起手式還是「這裡痛、那裡不舒服」嗎?事先做好就醫準備可讓看診有效率,醫師也能在最短時間掌握病因!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腸胃科醫師葉秉威表示,理想的看診是患者說不舒服,醫師開藥或檢查,但現實很骨感,因此建議在看診前,先簡潔扼要想清楚要表達的問題,怕緊張可以做小抄,讓看病更有效率。

葉秉威在臉書專頁「胃腸專家 葉秉威醫師」分享,常接到很多轉診或慕名而來的病患,但看診時間就幾個小時,怎麼消化這麼多的病患,還包括急症、初診,及複雜轉診個案,除了限號,要思考如何提升看病效率。

健檢異常要看診

葉秉威說,有很多健診轉診個案,直接說他接到健診中心報告或電話通知,很緊急直接來看診。但沒有任何資料,也不知道他有任何指數的異常,要記得請健診中心提供異常的檢查項目報告。

數次就醫未解決

葉秉威指出,如果是同個問題,先前就醫數次仍未解決,可以建議取得醫師的轉診單。一方面可以了解前面一位醫師想法,也可以了解目前評估病情的進度到哪了,避免不必要的檢查。

轉診帶檢查影像報告及病歷

葉秉威提到,很多病患總是會認為,健保卡一插,醫師就能看到先前的內視鏡,或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資料,事實上,雲端連結很容易當機連不上;就算連上,也至多看到9個月內的影像,還不包括自費檢查。此外,接受轉診的醫師,不一定會全然同意前一位醫師的診斷,所以要有客觀的影像可以供他做參考。因此建議要取得影像及報告,甚至是列印病歷,拷貝影像較佳。

老人家自己回診霧煞煞

葉秉威說,很多時候老人家,可能有重聽,不然就是聽不懂。即使醫師已經很白話的解釋,回家後,孩子一問就回答醫師都沒有說,如有這個情況,建議花個時間陪父母看診,了解父母親的身體狀況。

名醫也很難一次診斷出陳年痼疾

葉秉威表示,一個門診患者5-10分鐘看診時間,再怎麼精明厲害的醫師,也不太可能一次諮詢,就判斷出你數年看診都看不出的問題。多放點耐心與信任在你特地尋找的醫師上。如果有重複需要安排的檢查,不要直接拒絕,因為不同醫師可能有不同的細膩度或想看的部分,好奇可以詢問為何需要重複檢查。更不需要一直詢問是否有更新的檢查,醫師會在適當時間,安排適當的檢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