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提早發現急性肝衰竭 台美聯手開發微型超音波貼片

2024/02/16 12:10

留美教授劉孝詮領軍開發微型超音貼片,可快速、無創及持續監測肝臟硬度變化。(劉孝詮提供)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掌握急性肝衰竭(ALF)肝臟硬度變化,未來將有更快速的方法!南加州大學團隊由劉孝詮教授領軍和周啟發教授團隊及麻省理工學院趙選賀教授等人合作,研究開發郵票大小的微型超音貼片—BAUS-E。研究團隊正在與台北榮總及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周宜宏,申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為期4年百萬美元資金,進行人體臨床實驗,監測加護病房中的器官移植患者。

論文通訊作者及第一作者、南加大教授劉孝詮表示,急性肝衰竭(ALF),是指在無基礎肝病的患者,在出現初始癥狀后8週內出現肝性腦病的嚴重肝損傷。由於短期內大量細胞死亡,ALF患者的死亡率高達約80%。這種情況可能由多種病因引起,例如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腫瘤浸潤、心力衰竭、真菌毒性、藥物毒性或肝移植併發症等。

如果不立即採取適當措施,例如肝移植或重症監護治療,1個月後的生存率僅為23%。但即使在肝移植后,術后併發症仍可能導致急性移植肝功能障礙和高過早死亡率。 因此,及時的預後評估,對於在加護病房中的ALF患者,進行及時的重症監護治療、挽救性移植肝和管理術后併發症具有重要作用。

留美教授劉孝詮領軍開發微型超音貼片。(劉孝詮提供)

傳統肝組織活檢 耗時長且侵入性

劉孝詮提到,急性肝衰竭(ALF)預後模型的黃金標準主要基於肝組織活檢的組織學檢查、腹腔鏡肝表面評估和實驗室標誌物檢測。然而,這些方法耗時長,而且侵入性操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可能不適用於危重患者。而傳統超音彈性成像雖然快速無創,但須由醫師操作,無法持續監測肝硬度的變化。

微型超音貼片簡便快速 適用重症患者

為解決困境,研究團隊開發了一款郵票大小的微型超音貼片—BAUS-E,可以貼在皮膚上,在初步實驗中,研究團隊在大鼠身上測試了這種超聲貼片,結果顯示,這一超音貼片可以在48小時內持續監測肝臟硬度變化,從貼片收集的數據中,能夠觀察到清晰的早期急性肝衰竭(ALF)的跡象,通過組織樣本檢測進一步證實了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劉孝詮說,微型超音貼片可用於監護剛剛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尋找僵硬和潛在急性衰竭或排斥反應的跡象。器官移植后,患者在加護病房中的前72小時最為關鍵,使用傳統的超音波檢測技術,需要將探頭貼在身體上,但患者的身體狀況不允許這樣的長時間持續操作,因此,醫生可能會錯過關鍵時刻,等意識到患者出現器官衰竭時往往為時已晚。

劉孝詮表示,未來在肝臟或腎臟移植后,將這個超聲貼片貼在患者身上,觀察他們的器官隨時間的硬度變化,可早期發現器官衰竭,醫生就可以立即採取行動,而不是等到病情變得更加嚴重。

研究論文2月9日刊登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研究團隊正在與台北榮總及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周宜宏,申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為期4年百萬美元資金,進行人體臨床實驗,將微型超音貼片用於監測器官移植患者。(劉孝詮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