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捨不得睡? 小心「報復性睡前拖延症」奪走你的睡眠時間

2024/02/11 21:20

熬夜是一種拖延症,會加重焦慮和憂鬱症狀,增加罹患慢性病風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也常常犧牲自己睡眠進行夜間娛樂,以彌補白天時間上的失控感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表示,熬夜是一種拖延症,歸因來自生活缺乏掌控感。會導致睡眠不足,加重焦慮和憂鬱症狀,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和肥胖等慢性病風險。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改善睡眠衛生習慣等方式改善。

黃軒提醒,為了個人和家人健康,大家都盡量不要熬夜,並引用國際期刊表示,熬夜是一種「睡前拖延症(Bedtime Procrastination)」,是一種特定型的健康行為拖延症,在沒有外部原因之下,會自己說服、強迫個人務必熬夜晚睡的行為。

高壓生活 低掌控感

這樣的人很多,黃軒表示,為了追求個人獨自的休閒時間,而延後就寢時間。不少人在一天中工作或生活中感到壓力,或缺乏自由時間,自己剝奪自己的睡眠時間。或是因為期待個人時間,而把睡覺時間拖延了,長期以來可能導致睡眠不足,影響身心健康。

黃軒分享,有些科學家稱熬夜為「報復性的睡前拖延症 (Revenr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RBP)」,報復性睡前拖延症 (RBP),正在年輕人及工作專業人士中,日益普遍。科學家規納成幾個原因:

1.生活缺乏掌控感:繁忙的工作和有限的個人自由工作時間,會讓人們渴望,在夜晚模式下,可以尋求更多自主權。

2.疲勞引發的惡性循環:白天的壓力,會讓人難以放鬆,2017年有研究指出,晚間熬夜活動,成為這些人的最佳的緩解壓力手段。但是疲勞本身,也會擾亂睡眠模式,而形成惡性循環,愈累愈睡不著!

3.電子網絡的過度依賴:睡前過度使用電腦、手機,打遊戲,殊不知,我們睡前使用這些屏幕會加劇 RBP 惡化。不少研究指出,螢幕發出的藍光,會干擾了人類的「睡眠-清醒週期」。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人,比古人更會有熬夜的現象。

長期RBP後果

睡眠不足:影響認知功能、情緒和身體健康。有研究發現,RBP 與學業成績不佳,和白天疲勞感加重有關係。

心理健康:會加重焦慮和憂鬱症狀。

身體健康: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改善方法

1.認知行為治療:黃軒表示,其可幫助個體識別和改變導致 RBP 的思維模式和熬夜行為。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包括治療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廣泛性焦慮症、熬夜失眠症、恐慌症、兒童憂鬱症、邊緣性人格疾患等。這種治療方法被認為是一種短時高效、問題解決導向且有證據支持的心理治療技術。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評估:治療師首先會與個體進行評估,瞭解個體的困擾、思維模式和熬夜行為。

●教育:治療師會向個體介紹CBT的理念和原理,幫助個體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熬夜行為如何影響情感狀態。幫助個體識別和改變負面、扭曲的思維模式,以及學習更健康、更有效的行為方式。

●應用:個體會在生活中嘗試應用所學技能,並與治療師反饋效果。

2.睡眠衛生習慣:黃軒表示,規律的睡眠,可以幫助身體建立睡眠-覺醒的節律,讓您更容易入睡和保持睡眠。而「保持卧室涼爽黑暗」,能幫助大腦產生褪黑激素,有助於睡眠。避免睡前使用電子螢幕,可以減少藍光的暴露,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一些具體的建議:

●每天在同一時間上床和起床,即使在周末或假期也是如此。

● 在睡前至少2小時內避免咖啡因和酒精。

●在睡前創造一個放鬆的環境,例如關掉燈光、播放舒緩的音樂或閱讀1本書。

●如果在床上躺20分鐘後仍無法入睡,請起床做一些放鬆的活動,例如閱讀或聽音樂,然後再嘗試入睡。

3.工作場所調整:黃軒建議,雇主可以允許員工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工作時間,例如早上或晚上上班,或彈性工作時間。提供充足的休息時間,例如午休、小憩時間和帶薪休假,並鼓勵員工進行一些放鬆的活動,例如冥想、瑜伽或散步。可以建立一個支持性的工作環境,提供員工所需的資源和支持,鼓勵員工進行規律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

黃軒提醒,為了個人和家人健康,大家應避免熬夜,因為長期下來,一定會輸給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