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1歲女嬰發燒上吐下瀉 感染輪狀病毒合併沙門氏菌

2023/09/20 12:54

女嬰出現發燒、拉肚子等症狀,經醫師檢查,確定為輪狀病毒合併沙門氏菌引起的腸胃炎;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女嬰出現發燒、拉肚子等症狀,經醫師檢查,確定為輪狀病毒合併沙門氏菌引起的腸胃炎;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高雄1名阿嬤日前抱著1歲的孫女小雲到醫院就醫,急喊「阮孫一直發燒拉肚子,怎麼辦?」原來小雲已發燒、嘔吐、拉肚子3天,看過醫生症狀未改善,阿嬤心急帶愛孫到醫院檢查,發現女嬰為輪狀病毒合併沙門氏菌引起的腸胃炎。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小兒科主任劉家嘉指出,近期合併輪狀病毒和沙門氏桿菌感染的幼童佔胃腸炎住院比例的1.96%。輪狀病毒在台灣常見,特別在秋冬季節為感染高峰,主要影響幼兒,又以1歲以下佔近半數。輪狀病毒主要通過糞便傳播,但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潛伏期為2-7天,症狀包括突然發燒和嚴重嘔吐,然後轉為腹瀉,通常持續3至5天,有時會導致嚴重脫水和其他併發症。

治療上建議改用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嚴重情況下可能需要靜脈注射或口服電解質溶液,預防上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沙門氏桿菌感染部分,劉家嘉表示,通常發生在夏季居多,主要由食物污染引起,包括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如蛋、牛奶、肉類、生菜和水果,以及受糞便污染的水。此外,沙門氏桿菌也存在於糖霜和豆類產品中,並可通過人類或昆蟲等傳播媒介傳播。感染的症狀包括高燒、腹痛、腹脹,有時伴隨腸道出血或黏液,嚴重情況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劉家嘉提醒,預防輪狀病毒感染可使用口服疫苗,對於6個月以下的幼童特別建議。家長應特別注意避免接觸病童的糞便或口鼻分泌物,並保持良好的個人及居家環境衛生,提供均衡飲食以增強幼兒免疫力等都是重要的預防措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