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第五季長夏」痰多咳嗽? 中醫教養生 除濕最重要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時序進入立秋之後,天氣逐漸轉涼,中醫師邵禹豪指出,古人把季節分成五季,其中「長夏」所指的便是春夏與秋冬交接之際,此時節濕氣非常重,容易讓人出現筋骨沉重、胸悶、痰多咳嗽、腹脹、食慾差及大便軟爛的情形,養生上除了潤肺,更要注意除濕。
邵禹豪在臉書專頁「中醫師邵禹豪.阿豪醫師」發文指出,天氣逐漸轉涼,台灣各地也出現了豐沛的雨水,通常進入秋季,很多人都會開始吃百合、銀耳等潤肺的食材,然而,這個時節的濕氣非常重,反而要加重除濕才是更合拍的作法。
邵禹豪指出,「長夏」對應人體的脾臟,這個季節也是春夏與秋冬交接之際,故明代醫學家張景岳說「長夏應脾而變化」。
邵禹豪表示,長夏養生首要注意防止「濕氣」。濕對應脾臟,為長夏的主氣,人體也容易在這個季節,受濕氣影響。若影響到經絡,則會出現筋骨沉重感;在身體上部,則會出現胸悶、痰多咳嗽;在脾胃則可能出現腹脹、食慾差;在身體下部,則可能會出現大便軟爛的情形。
邵禹豪分享適合用在濕重季節的精油,包含山雞椒、廣藿香、絲柏,並表示可以將下列精油加入純水中,配置成噴霧劑,往潮濕之處噴灑,有助於改善潮濕帶來的異味。
山雞椒:是一種帶著清新、香甜味的中調香氣,能夠鼓舞思緒,平衡身心,化解蓄積的負能量。
廣藿香:是一種帶著泥土芬芳與甜美香膏味的基調香氣,可以給身體帶來自信與平衡的力量。
絲柏:是一種帶著清新香氣的木質中調香氣,具有沉靜凝歛的安撫作用。
邵禹豪補充,也可以飲用適合這個季節的「藿香除濕茶」,將藿香10g、白朮6g、茯苓10g、薏苡仁6g、甘草3g、生薑1片、以3碗水煮至1碗後飲用,能夠達到健脾除濕之保健用途。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