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如何區分血尿? 醫揭2來源一次看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血尿原因多,其中可能與感染有關,但要如何區分血尿來源?對此,新泰綜合醫院腎臟科主任陳佑丞在臉書專頁「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發文指出,肉眼可見的血尿,依照出血來源可以分成腎絲球、泌尿上皮2大部分,臨床上區別兩者頗重要,因此進一步帶民眾了解血尿來源。
腎絲球來源
陳佑丞表示,血尿顏色大多是深紅色、咖啡色、可樂色,而這種情況通常是腎絲球發炎,紅血球從腎絲球滲漏出來。這樣的紅血球經過擠壓,並混雜尿中的蛋白,形成RBC cast。通常在顯微鏡下看到RBC cast幾乎可斷定紅血球是從腎絲球來的。然而,雖然專一性很高且即使確定是從腎絲球來的,大部分情況是看不到RBC cast的。
另一個更好用的指標是看有無dysmorphic RBC、acanthocyte。其中acanthocyte用來判斷腎絲球出血的專一性很高,特別是當其佔超過尿中紅血球的5%時。也可能出現WBC或WBC cast,一般來說,這些白血球是從腎絲球發炎來的。
另一個腎絲球出血的指標是「同時出現有蛋白尿(>0.5g/day或>0.5g protein/g of creatinine)」。蛋白尿很常出現,但往往不嚴重。在少數合併腎病症候群的情況,蛋白尿則可能較嚴重。通常腎絲球過濾率會下降,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水腫、寡尿。
陳佑丞說,在部分腎絲球出血,可能會以顯微性血尿來表現,像是Thin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雖然尿中檢驗出有紅血球,但沒有腎絲球發炎的情況。而腎炎症候群可能是腎臟本身的問題,或是全身性疾病的腎臟表現,亦或是遺傳性疾病。另也可能跟上呼吸道感染相關,如PSGN,上呼吸道感染鏈球菌後出現血尿;IgA nephropathy,上呼吸道感染葡萄球菌有關,危險因子有老年人、糖尿病。
泌尿上皮來源
陳佑丞指出,跟腎絲球來源的血尿不同,來自泌尿道上皮的出血,往往外觀是鮮紅色的。這代表受傷的上皮出血,直接混雜在尿中、排出來被看到。只要有1c.c.的血存在尿中,就足以讓尿液顏色變紅,嚴重可能會形成血塊。且因為不是腎絲球的問題,通常不會伴隨蛋白尿。
另,紅血球沒有經過腎絲球擠壓,因此形狀大多為完整。通常跟高血壓、水腫等系統性問題較無關。而泌尿上皮可能伴隨有不同程度的解尿症狀,以及可能會出現背痛、腰痛,但腎功能大多正常。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