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規律運動就不用減肥? 醫:有運動者仍要注意體脂

2022/07/18 22:39

醫師提醒,人人皆該運動並維持健康體重,不能因為有運動就不在乎體脂;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個人可以「胖又健康」嗎?一個肥胖者有充足運動的話,能透過運動的好處,抵銷肥胖帶來的壞處嗎?根據研究發現,恐怕沒辦法「胖又健康」,肥胖者即便運動充足,其罹患慢性風險仍遠高於體重較輕且完全不運動的人。醫師也提醒,即使有運動仍要在意體脂。

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發文分享一篇西班牙研究,研究分析了18-64歲約52萬名西班牙工人投保的數據,並將他們依照運動習慣分為3組分別為,充足運動:每週累積150分鐘中強度活動或75分鐘高強度活動;運動不足:有做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但時間不足;完全不動:沒有做任何中高強度身體活動。

研究依身體質量指數(BMI)將參與者也劃分為3組,體重的標準為:BMI20-24.9是正常組;BMI25-29.9是過重組;BMI大於30是肥胖組。

結果發現,即便運動能降低罹患慢性病風險,但肥胖提高的慢性病風險更大。隨著體重增加,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皆明顯上升,而運動習慣雖能降低疾病風險,但僅限於在同一體重區間內。

研究顯示,與體重正常但不運動者相比,肥胖但有充足運動者罹患高血脂的風險高2倍;罹患糖尿病風險高4倍;罹患高血壓風險高5倍。研究已發佈於《歐洲預防心臟科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根據研究結果,王思恒認為,為了健康,人人皆該運動並維持健康體重,不該因為瘦就不運動,也不能因為有運動就不在意體脂。

他也提醒,BMI是依照體重計算,並無考慮到體組成,包含:肌肉、脂肪的比例,因此有重量訓練的人測BMI會失準。但在52萬人的樣本中,大部分的參加者都不是狂熱的重量訓練愛好者,此研究的BMI值仍有參考價值。

王思恒指出,因為種族差異,台灣人的BMI值標準略有不同,據國健署的建議標準:正常BMI應為18.5-24;過重為24-27;肥胖為27以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