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腦中風5大關注重點!醫授保命口訣「臨微不亂」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日前因右腦出血性中風緊急送醫搶救,衛福部國健署曾表示,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即使存活後通常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影響生活品質。台中林新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在臉書粉專「林志豪醫師 腦神經內科」與YT頻道「林志豪醫師」發文、分享過往影片指腦中風有年輕化趨勢,他整理了5大腦中風重點,並教授民眾「臨微不亂」保命口訣。
腦中風的5大重點
少數1%的人是基因遺傳
林志豪表示,腦中風發生原因眾多,約有1%的人因為基因缺陷較易產生年輕型的腦中風,而有些是因血管異常,如動脈瘤及血管發炎,這些可能是遺傳性體質。另外,像是凝血功能問題或自體免疫疾病,都有可能會因遺傳導致中風機率增加。
他也說,腦中風發生除了少數基因遺傳外,大部分是因民眾的生活習慣或慢性病所產生。
慢性病、生活習慣及預兆型偏頭痛是腦中風危險因子
林志豪提到,慢性病裡最強危險因子是高血壓、膽固醇及糖尿病,長期控制不好的話可能會導致腦中風;生活習慣如抽菸、長期酗酒會增加動脈硬化機率,長期失眠、睡眠呼吸中止也都有影響,而預兆型偏頭痛則會讓腦中風機率增加到兩倍。
腦中風保命口訣「臨微不亂」
臨:突然間手腳無力,而一邊手比較沒力時會旋轉、下垂。
微:不能微笑、嘴巴歪掉。
不:口齒不清、不能言語。
亂:千萬不能慌亂,一遇到症狀就要馬上打119,黃金3小時及時搶救。
腦中風預防方法
林志豪指出,腦中風有8成的人是梗塞型腦中風、2成是出血型腦中風,除了急性治療,最重要的是預防。他強調要有效控制慢性病,控管好血壓、膽固醇,分別可降低48%及27%腦中風機率。另外,戒菸、戒酒、減肥、糖尿病控制,都能降低腦中風發生,「預防遠遠勝於治療」。
非典型腦中風
林志豪解釋,有時候發生狀況的位置是在視覺區,會造成所謂的偏盲,眼睛會忽然看不到。如果是在空間感的位置,可能會(半邊)忽略,開車或走路時,容易發生危險;而急性失智的症狀,會呈現講不出話、神智混亂、記憶力喪失等問題,他提醒,若發現家中有人出現上述這些異常現象,不要輕忽,要趕緊到醫院進行評估。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