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政批教育部:敷衍、無心做事
行政院長張善政出席2016零時政府高峰會,除聆聽與會者意見外,也分享自己任內經驗。(記者林正堃攝)
開放資料為例 高公局90分
〔記者吳亮儀、李欣芳、林曉雲、黃立翔/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張善政率內閣總辭後,昨天也對內閣表現打了分數,他舉政府的資料開放(open data)為例,給開放ETC資料的高速公路局九十分、中央選舉委員會六十分,教育部則被他當成負面例子,批評教育部只想敷衍應付,無心做事。
張善政昨天參加「零時政府拆後重建」論壇,分享了擔任公職以來推動開放資料的心路歷程。他透露當初要求各部會先開放五項資料,教育部竟開放「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的「校園地址」,實在太敷衍,「這就是給你應付過去」。
教部給校園地址 應付了事
張善政說,當時要求開放國道電子收費系統ETC資料時,人權團體反對,擔心個人資料外洩,但在政務委員蔡玉玲與法務部協助下,高公局最後開放出來的資料量最大,尤其各路段通行量對總體交通管理最有意義,方便政府運用大數據分析。
張善政指出,台灣歷來的選舉資料是研究台灣民主化很重要的基礎,中國、港澳都沒有民主體制,這些資料對研究華人民主非常重要,但中選會一直讓他碰釘子,當時的主任委員張博雅都以個資為由拒絕配合,後來新任副主委陳文生全力支持,也獲得經費挹注,今年初總統與立委大選,中選會將選舉區、符合資格投票人數、投開票所、選舉公報、公辦政見會等相關資訊都上網,屬於「前面失敗、後來成功」的好案例,也是今年初我國在英國的「開放知識基金會」獲得開放資料第一名的主因之一。
張善政說,很多事是「事在人為」,但要看是什麼人。公務員做事要有動機,中層與基層的公務員很重要,高層官員更要展現由上而下的力量,不然就算立了法,在上位者也不可能所有東西都看得到,而中、基層的人就會拿技術細節當藉口說不要做,因此中、基層的人是最重要的。
行政院稍晚也發布了張院長談話的新聞稿,但是內容「隱惡揚善」,負面教材都避而不談。
教部:已開放500多項資訊
教育部不便具名官員坦承最初只提供了各級學校名錄,裡面包含學校地址,雖然資料沒有深度,但仍有基本需求,如大學地址的下載比例也算滿高的。後來比較了解開放資料的目的之後,至今已開放了五百多項公開資訊。
教育部政次陳德華表示,教育部設有開放資料的討論小組,「以開放為原則,不開放為例外」,除非有很嚴重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