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論》台灣應倡議「東亞污染論壇」!

2015/12/27 06:00

◎南方朔

今年是地球最熱的一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科學家表示,十一月份已創下一三六年來最暖和的十一月紀錄。十一月全球陸地和海面氣溫比廿世紀平均值高出了攝氏○.九七度。

而氣溫升高的問題,台灣不可能例外,就在十二月廿二日,這天是農曆冬至,台北氣溫卅.五度,淡水也有卅.二度,創下六十七年來冬至最高溫紀錄。這是地球的熱污染。最近剛剛閉幕的巴黎氣候峰會已確定了一個世界的新規則,氣候及排放問題,已不再是各國自己作主的主權問題,而是個全球共同管治的新問題。

而就在地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的此刻,今年的亞洲和台灣也是空氣品質最惡劣的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大陸冷氣團來襲,境外污染物也隨著冷氣團南下,細懸浮微粒指數達到了「紫爆」最高等級。這些境外污染物,主要來自中國大陸的長江流域,人們稱之為「霾害」。

歐美早已區域合作防治跨境污染

於是我就想藉此機會來申論近來崛起的「空氣污染的區域化治理」這種概念及做法。稍早前美國環境史學者麥克奈爾(John McNeill)出版了《太陽底下有新事:廿世紀環境史》,書中即指出現代已到了「暖化全球化,污染區域化」的新時代。地球暖化乃是熱輻射,全球很快就匯為一體,當然必須納為全球治理的題目;至於空氣污染的問題,從一九六○年代起,在歐洲及北美,即已是區域治理的主要項目。

在歐洲,從一八六○年代,挪威人即察覺,來自英國的髒空氣就已掠過北海而來,但當時並未特別注意。到了一九六○年代,北歐科學家發現來自英國的空氣污染物,已嚴重的影響到瑞典南部及挪威,接著又發現北歐和波蘭的跨境空氣污染極為嚴重,於是從一九八五年起,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遂簽定防止空氣中硫化物跨境污染的草約。由於各國的協商及相互約束,所以從一九八○到一九九五年,歐洲的跨境硫化物污染減少了十五%。除了歐洲在區域合作減少空氣污染上有成績外,另外則是一九七○年代到一九八○年代初,北美的區域合作也成果斐然;加拿大發現,它的硫化物污染及土壤酸化,有一半來自美國,由於加拿大的施壓,北美的跨境硫化物污染,已減少了十五%到廿五%,由此可見區域合作對跨境污染防治的重要。

中國是亞洲空污及跨境最大國

繼歐洲和北美最先察覺空氣跨境污染的嚴重之後,新一波的跨境污染發生在東亞,率先提出這個問題的乃是日本。日本科學家在一九八○年代發現它的硫化物空氣主要來自韓國和中國,到了一九九六年更發現,由於中國工業化及都市化加速,日本的境外空氣污染物有一半來自中國,日本已成了和挪威、加拿大一樣,乃是個不愉快的「下風國家」。近年來,中國跨境污染的「下風地區」,已擴及日韓、台灣、港澳、越南到菲律賓,中國除了是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第一大國,也是亞洲空氣污染和污染跨境出口第一大國。

照歐洲及北美的經驗,當東亞隨著工業化和都市化的加速,空氣的區域污染也告擴大,如果東亞是個正常的區域,在廿一世紀第一個十年,東亞早就應有區域性的反污染機制,但麥克奈爾教授指出,東亞是全球最缺乏互信的區域,各國非常堅持主權,對於自認是主權的空氣管理,絕不容許周邊下風國家或地區插嘴,所以東亞在區域反污染上,直到現在仍是一片空白。一九九七年世界銀行估計,中國每年的空氣污染相當於耗損了八%GDP,世界衛生組織也估計過,由於中國及第三世界加速污染性的發展,整個廿世紀空氣污染造成的傷害將達兩千五百萬至四千萬人,那是種沒有槍砲聲的殺人,這種災害現在正在東亞的環中國地區加速發生。

台灣應帶頭倡議 督促中國改革

根據世界的發展經驗,在一九○○年,世上雖有局部性的空氣污染,但當時人們比較耐命,對空氣污染並不在意。一八七九至一八八○年的冬季倫敦霧霾,許多人因看不到路,以致掉進泰晤士河裡被淹死,那年冬季即死了三千人,後來到了廿世紀中葉,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四日到十日,一個星期就死了四千人。那次霧霾開始了近代國家級的反污染行動,從五○年代到七○年代,英國的倫敦、曼徹斯特、德國的魯爾地區、美國的匹茲堡、洛杉磯、日本的大阪「硫三角」遂開始管制燃煤、管制車輛,改進能源系統。中國到了現在,早該進行空氣的管制,並進行跨境污染的改革,但中國在這方面卻改革遲緩,工業污染、家庭的燃煤污染,以及汽車的污染遂全部迸發,成了亞洲第一污染大國和空污跨境出口第一大國。中國的空氣污染,已到了周邊地區國家出來倡議「東亞污染論壇」的時代,我即認為台灣做為受害的「下風地區」,應扮演倡議者的角色,中國的崛起替周邊地區帶來許多新的問題,都需要進行區域管治,新加坡成立「亞太安全論壇」,這是把中國的軍事威脅納為區域管治的第一步,台灣是中國周邊的下風地區,中國的霾害台灣就會立即受到傷害,如果台灣未來的政府能夠堅守台灣的利益、倡議「東亞污染論壇」,與日韓、港澳、越南、菲律賓的產官學各界督促中國進行污染改革,以督促協助代替指責對抗,各國一定樂於參加,小國新加坡能倡議「亞太安全論壇」,台灣應可在東亞的反污染問題上扮演起同樣重要的角色,最近中國人民已受夠了污染之害,東亞污染論壇也一定會被中國人民支持!(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