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國家的共識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不少人說,這次對於連戰應否赴北京參加中國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閱兵,台灣國內極為難得地達成了朝野藍綠共識,這共識,究竟是什麼?其實就是國家。
連戰,兩次參選總統,沒有通過人民的考驗,但是這十六年來,大概沒有第二個人像他這樣左右逢源,從事著元首級的外交出訪工作。二○○五到二○○八年間,陳水扁執政時期,拜胡錦濤之賜,「連胡會」延續著他的政治生命。二○○八年五月之後,受馬英九之託,多年的總統特使,先是「連胡會」,而後「連習會」,徜徉兩岸,好不權貴。
像這樣的際遇,儘管沒當成總統,靠著台灣的特殊國際處境,事實上,他也算過足了總統的癮。如果仍不知:區區一己,心中再有一把尺,都不能違逆群體的那把尺,那麼遭受罵名,也就是剛剛好而已。
連戰,有兩次,被現任總統要求止步,第一次是胡錦濤任上中國通過所謂反分裂國家法之後,連戰趕赴北京,去宣布了連胡五點願景,以去台灣為內涵的「九二共識」正式上了檯面,並且糾結到今天。這次的中國閱兵,則是連執行「九二共識」的馬英九,都開腔說了「不宜」,顯然水已經淹到了「中華民國」的鼻孔,結果連幕僚依舊說「拭目以待」。
兩相對照,果然,連戰都以「和平」作為執意的理由,這真是古今名言,例如汪精衛的和平救國、馬金的和平協議,皆以和平為撐竿,企圖跨越國家的界線,迴避投降的定罪。
於是,這回,大家不依了。連戰,促成了台灣內部就這個問題上的共識,那就是有土地、有人民、有政府與軍隊的這裡,已經是一個國家。連戰作為一個特殊平民,挑戰不了這個底線,而且還協助所有總統參選人,試探了選民的集體水溫,那就是不管是中華民國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是台灣之於中國,都是兩個不重疊的概念。在這個基礎上,正是台灣的最大公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