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醫院消失…看診次數增 醫療品質降
表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住在屏東鄉下的陳媽媽罹患腸胃炎,兒女不在身邊,當地計程車不發達,她只能一個人拖著年邁的身軀,先騎車再轉搭平均每小時一班次的公車,到醫院看一次病,來回至少費時大半天,苦嘆:「有健保卡,沒有醫院,有啥米路用?」
健保20年 地區醫院由568家減為374家
健保廿週年,外界稱「全民健保就是台灣之寶」;但成功大學公衛所教授陳美霞指出,民眾醫療利用可近性反而變差了,數據顯示,一九九五年至二○一一年,國內較大型的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數量分別從十三家、四十八家,成長至廿二家、八十三家,但同時地區醫院竟然一間間關掉,由五百六十八家減少至三百七十四家,家附近的醫院消失了,民眾必須花更遠的路程去看醫生,就醫往上一個層級,費用自然也更高。
每千人口的5至60歲死亡率 居高不下
大老遠看醫生,品質卻畫上問號。細究國人就醫指標,國人每年就醫次數,從十四次增為十五次,住院次數也由十二次增為十三.五次,醫界形容,台灣人看診次數在國際領先,但相對地,每千人口的五歲至六十歲死亡率也居高不下,男性一百三十六人、女性五十六人,比日、韓、德、澳都高。醫界及公衛學界擔憂,這顯示其中有許多無效醫療需改進。
遠見雜誌近日調查,分別有六十三.三%、五十四.三%的醫療人員認為,健保給付藥品、醫材品質下降。健保署統計顯示,民眾出院十五至卅日內再住院率,二○○四年至二○一三年,從六.五七%成長至九.○三%。二○一四年急診滯留超過四十八小時的案例,高達五萬七二七二件,平均每天仍有一百六十件。
急診滯留逾48小時 平均每天仍有160件
原高雄長庚的皮膚科醫師吳唯銘在《我為何離開長庚醫院—給過往的病患們》一文即警告,看到健保帶來醫療品質下降的現象,「民眾不會知道,有些疾病也許好的藥膏一條,病就會好,但給較爛的藥,可能會多拖幾次才會改善」。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分析,國內老年人口一年住院九十萬餘次,其中,廿萬餘次與不當用藥有關,估計增加醫療費用一百卅四億餘元。
醫院人士認為,藥品實際售價比健保給付高是問題所在。衛福部回應,針對醫療品質及藥價相關問題,已研擬改善方案。
表
國人醫療支出連年成長。(記者林惠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