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失去香港年輕人支持
金鐘佔領區留守者仿照電影「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做出高舉三隻手指「反抗都城」的抗議手勢。(路透)
〔編譯俞智敏、魏國金/綜合報導〕香港警方十一日動員七千警力在金鐘佔領區針對佔中運動執行清場,過程未遭遇激烈阻力,並在晚上九點過後完成拘捕所有佔領人士行動。但許多香港學者與分析家警告說,香港社會的嚴重對立不會因清場而消失,恐怕得花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解決。
社會對立 短期恐難和解
更重要的是,中國當局在佔領運動期間,禁止香港大學生入境的作法已使北京與整個青年世代疏離,並全然失去香港年輕人的支持。
南華早報報導,在金鐘與銅鑼灣等地示威者被警方驅離後,港人可能會對網路上因政治立場相左而互刪好友的氣氛感到厭倦。香港大學心理系教授許志超就表示,香港社會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和解。
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系教授曾葉發指出,香港社會自一九六七年港英政府警察動用催淚瓦斯鎮壓親中示威者以來,從來沒有陷入像現在這麼嚴重的對立,就算佔領運動結束,各種不同示威仍會持續發生,倘若問題的根源,即特首普選方式未獲正面解決,任何療傷止痛都只是表面工夫。
港府應重啟對話找共識
曾葉發也說,佔領運動讓許多港人產生難以抹滅的絕望感,政府應採取重新對話的重要第一步,唯有透過公開、誠懇與不設限的辯論,雙方才能開始找到可能的共識。
中文大學教授李歐梵也對香港社會未來的和諧發展感到悲觀,因為任何大規模運動的動能都奠基於當時的意識形態潮流,運動本身可能結束,但引發運動的議題卻可能在多年後仍未解決,例如美國一九六○年代的民權運動就持續至今,台灣自一九七○年代至九○年代也經歷了二十年才完成民主轉型。李歐梵認為,參與佔領運動的教授們應帶頭對改革採取更寬廣長遠的觀點,研擬二○一七年之後的策略,才不會被近期議題所困住。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卜約翰(John Burns)同樣認為雙方必須互動包容。他還以台灣的「太陽花學運」為例指出,台灣學生訂下明確目標,在馬英九政府示意和解後雙方妥協,運動隨即和平落幕,但梁振英政府卻無絲毫讓步跡象,讓社會更難達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