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注重基礎科學 日本「量產」諾獎得主

    日本科學研究人才輩出,今年新增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由左至右)三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國和南韓媒體分析,日本人得獎不斷的秘訣,在於國家重視基礎科學研究。(法新社)

    日本科學研究人才輩出,今年新增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由左至右)三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國和南韓媒體分析,日本人得獎不斷的秘訣,在於國家重視基礎科學研究。(法新社)

    2014/10/14 06:00

    編譯林翠儀/特稿

    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含兩名已入美國籍者,至今年累計已達廿二人,尤其是進入廿一世紀的十四年來,獲獎人數多達十三人,全部來自自然科學領域,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猶如「量產化」般大量出爐,近年引起中國與南韓注意,紛紛探究箇中原因,各種分析均指向日本「注重基礎科學研究」。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將科學研究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及開發研究三大類,相對於應用、開發可與市場連結,基礎研究僅是「為了科學而科學」,科學家純粹是為了滿足「好奇心」而進行研究。

    毫無用處 只為滿足好奇心

    日本科學家小柴昌俊以偵測到超新星大爆發時釋放的「宇宙微中子」,摘下二○○二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記者問他這項成果未來將有什麼用途,小柴不假思索地回答:「毫無用處」。

    像小柴這樣投入基礎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在日本比比皆是。在小柴捕捉到微中子後,日本科學家數年後又證明微中子具有質量。在化學、生物技術、生命科學、訊息通信、宇宙、材料及能源技術等項目,同樣有大批學者投入研究。

    政府編大筆預算 支持研究

    國家編列大筆預算全力支持基礎科學研究,是日本科學家願意投入的關鍵因素。據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外圍機構「日本學術振興會」,向大學和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等公立研究機構提供研究經費,金額從五百萬日圓到二億日圓(約台幣一百四十萬到五千七百萬元)不等,重點項目甚至不設上限。

    南韓「中央日報」日前也有一篇社論,探討為何日本在科學領域誕生十九名諾貝爾獎得主,南韓迄今仍掛零。文中引用南韓專家說法指出,日本從一八六八年明治維新以來,即重視基礎研究,設立東大、京大等七所國立大學,南韓卻遲至一九七七年才成立科學財團,即目前的南韓研究財團(NRF),兩國起步時間相差近一百一十年。

    中韓媒體還討論到另一個重點,就是日本科學家始終如一的勤奮刻苦、堅韌不拔。中國旅日經濟學家李仲生表示,這種精神是日本科學家能在許多領域迅速追趕歐美,甚至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礎研究是一條孤獨、枯燥且漫長的道路,旅日的中國時事評論員周來友認為,中韓科學家大多數不願走這條路,自然難以產生諾貝爾獎得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