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缺課、缺班、獨居 幾無同儕支援

2013/05/31 06:00

〔記者楊菁菁、葛祐豪、黃佳琳、陳炳宏/綜合報導〕林瑋揚讀醫學系七年的學費,都來自師長與學校的資助,照理說應該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怎會在醫院縱火、殺同仁再自殺?

精神科醫師推斷,以臨床經驗看來,林瑋揚可能有反社會性或邊緣性的人格特質。

高醫精神科主任陳正生是林瑋揚的輔導老師,曾多次開導他,不可無故缺課、缺班,也提醒他,要當醫師必須歷經各科實習的臨床實務,不能用拖延方式來解決,更不能以傷害自己取得同情。

陳正生透露,林瑋揚有嚴重學習適應障礙,多位老師都開導過他,但林不喜與人建立長久固定關係,與同學互動少,也沒有在臉書或BBS交網友,個性有點孤僻。

林瑋揚長期失眠、焦躁,會到精神科來就醫拿藥,卻不看固定醫師,老師曾發現他手腕有傷痕,疑似自殘,多次詢問都無法進入他內心。

陳正生認為,林瑋揚最後選擇如此激烈手段引起注意,這屬於「邊緣性人格特質」,病態性的想法,因在現實無法獲得滿足,乾脆選擇轟轟烈烈結束。

另對林瑋揚架設相機錄影,拍下跳樓過程,高雄凱旋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偉任指出,死者可能覺得周遭的人對他不公平、讓他受到委屈,情緒鬱悶之下,才拍下死亡過程,想讓外界更多人知道。

但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說,這與反社會或邊緣性格無關,確實原因需更多資料才能判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焦點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