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隧道他山石 首重地質調查
〔記者曾鴻儒、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蘇花改即將動工,將近三分之二路段是隧道的道路,施工能否順利備受質疑,學者以國外長隧道施工經驗,直言地質是最重要關鍵,事前不僅應做好地質調查,而且在執行前、執行中都要充分與外界溝通。
蘇花改全長卅八.四公里,其中有八座隧道,總長廿三.八公里,最長的觀音隧道長達七.九公里,完工後將是國內第二長的公路隧道,僅次於雪山隧道的十二.九公里。
目前全世界最長的隧道是上月剛貫通的瑞士哥達基底隧道,長五十七公里,預計二○一七年才能完工通車,將成北歐與東南歐新要道。
已經通車的隧道中,以日本跨越津輕海峽的青函隧道五十三.八五公里最長,其次是英法海底隧道的五十.四五公里,但兩座均為海底隧道;陸上隧道中,又以瑞士的勒奇山隧道卅五公里最長。
三座隧道及剛貫通的哥達基底隧道,都是鐵路隧道,公路隧道最長的是挪威的拉達爾隧道,全長廿四.五公里,將近雪山隧道的兩倍,雪山隧道長度在全球公路隧道中排第五。
曾至瑞士觀摩哥達基底隧道施工過程的台大教授洪如江指出,隧道越長,施工難度越高,哥達基底花了十五年才貫通,還得再花七年整建才能通車,就是最好案例。而隧道施工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地質,台灣地質與國外隧道不盡相同,很難做比較,但國外有些觀念,台灣仍可參考。
他指出,哥達基底隧道在施工之前,花了數年時間探勘,做了詳盡的地質調查,施工之前,先挖了許多探查坑,而在探查坑開挖前,就先舉辦公投爭取住民同意。
等探查坑開始施工,發現施工難度比預期要高時,規劃單位馬上停工、舉辦公投,由住民來決定是否要繼續施工,最後在各方同意下,才復工開挖隧道。
洪如江說,台灣不見得須像瑞士一樣舉辦公投決定蘇花改要不要建,但哥達基底隧道闢建過程,調查嚴謹、充分取得各方諒解與支持的作法,頗值得參考,特別是蘇花改相較哥達基底穿過的阿爾卑斯山有個特點─更靠近海、變數更大,過程如能更嚴謹,絕對有利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