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水庫防淤隧道 排底泥成效佳
南水局在曾文水庫執行清淤工程,大壩附近的庫區內架設平台,全力展開抽泥作業。(記者吳俊鋒攝)
〔記者吳俊鋒、李容萍、劉濱銓/綜合報導〕去年至今,中南部降雨有限,多座水庫水位直直落,露出大片淤泥。水利署水資源局把握時機加強清淤,以陸挖、挖泥與抽泥多管齊下,擴大清淤力道。其中,曾文水庫更利用「防淤隧道」最新工法,將底層淤泥排出,去年清淤量三九二.五萬立方米,創歷來新高。石門水庫及白河水庫的防淤隧道則正在興建,成效可期。
去年清出392萬立方米 創新高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明,近年利用水力排砂、防淤隧道等新工法日漸成熟,可解決傳統抽泥、陸挖成本昂貴,清淤速度又不夠快等問題。若水庫主體結構無虞,會評估其需求,利用多重方式加速水庫清淤。
防淤隧道著重於「庫底排淤」,有別於傳統的陸挖方式,更有效率。國內規模最大的曾文水庫,在二○一八年完成首座防淤隧道,以水力排砂方式將底層淤泥排出;石門水庫防淤隧道預計明年完工;白河水庫二○一九年「空庫清淤」工程,則要闢築繞庫排砂隧道,以提升水庫清淤效益,恢復水庫蓄水效益,還可降低傳統清淤運輸交通與空污衝擊。
曾文水庫目前淤積率逾三成,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去年擴大清淤力道,包含抓泥、挖泥與抽泥等作業,去年清淤量三九二.五萬立方米,創歷來新高,今年清淤量目標三一五萬立方米。
石門水庫今年規劃清淤405萬立方米
南水局在二○一三年斥資近四十一億元,於曾文水庫打造防淤隧道,採世界首創的象鼻鋼管工法,二○一八年元月啟用,年排砂量可達一○四萬立方米。不過,近來水情不佳,為節省用水,暫停排砂,目前陸運或抽泥清淤,以水運將淤泥送回岸邊暫置,南水局也正辦理擴充淤泥暫置場作業。
石門水庫以往平均每年清淤量約一○○萬立方米,去年上游陸挖時間較長,加上大量抽泥,清淤總量達三三四萬立方米,是以往的三倍,今年規劃清淤四○五萬立方米。
白河水庫興建繞庫排砂隧道 10年回春
水利署斥資約三十六億元建造阿姆坪防淤隧道,二○一八年四月開工,預計明年完工、加入清淤行列,可做為抽泥、沖淤兼運砂通道,每年清淤量約可增加六十四萬立方米;另在庫區建置四部抽泥抽砂船,整體有助減緩水庫淤積。
歷史逾半世紀的台南白河水庫,因淤積嚴重,有效蓄水率已衰退至原設計容量的四十一%,南水局自二○一九年起進行「空庫清淤」工程,目前在庫區以怪手挖除淤土,還要興建繞庫排砂隧道,預計清淤二五○萬立方米,以十年回春計畫,讓白河水庫有效蓄水量恢復至二千萬立方米。
白河水庫除了清淤之外,也將闢建繞庫排砂隧道。 (記者吳俊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