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競爭
總統蔡英文(記者林正堃攝)
記者鄒景雯/特稿
二○二○究竟在競爭什麼?一言以蔽之,恐怕無非是「希望」二字。哪個人、哪個黨可以帶給國人以及這個國家更大的希望,這個人、這個黨就比較容易取得勝算,贏得總統大選。
稱政治人物正是個希望販賣者,一點也不過份,近代每個國家前進的歷史中,特別在政治領域,每個階段總是有領頭羊的角色,這些能夠號召羊群集體行動的菁英,不論他們最終是判斷正確把羊兒催促登頂,或是走錯路一起跳下懸崖,在過程中最主要的驅動力,肯定就是對於未來美好的希望。
先不談大的,即使是規模較小的地方選舉,亦是如此。例如這次兩黨在高雄市的競爭,雙方都在力拚誰編織的希望受到較多市民的青睞。陳其邁叫賣的是產業轉型升級,希望掙脫目前的邊陲困境;韓國瑜推銷的則是底層生存的應急想像,同時不忘灑上燦爛的夢幻,例如讓人不免一笑的愛情摩天輪等等,結果多數高雄市民顯然認為後者給予他們的期待感較大。
希望的氣球愈大,愈有助於升空,不過,也要小心希望值過高,即吹過頭的風險。例如韓準市長選前誇下要找迪士尼到高雄的海口,然其尚未上任,最近已經急速修辭為:不是想蓋就蓋。這類膨風如果太多,讓希望破滅,那麼當選日就會成為聲望走下坡的開始,除非有更大的希望出現並且能夠實現,否則希望必然是要被檢驗的。
九合一選後,民進黨帶給國民黨很大的希望,二○二○列車因此提前開動,甚至有高達五組人馬已經形同表態,準備要在黨內初選一決雌雄;然而包括吳敦義、朱立倫、王金平、張善政或是馬英九,都不能把成功寄託在對手的失敗之上,他們究竟要提供台灣人民什麼樣的希望,將決定國民黨是否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消除過去國人的不良記憶,重新得到信任。
進攻的一方,容易一鼓作氣,防守的一方,可就局勢複雜了。二○一六年蔡英文給大家的希望是,踩下馬政府往西飆速的煞車,推動領航型的產業發展,完成年金改革,整頓國家財政,還有清算不義黨產,使民主政治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兩年半後的今天,民進黨遇到前所罕見的嚴重挫敗,這個黨會不會被打回原形,關鍵絕對不在團結與否,而在蔡英文還能帶給大家什麼新希望?
民進黨的挑戰,不僅在於希望的內容要更新,還在於蔡英文相對於國民黨人,除了馬英九外,其他都沒當過總統,多少具有大小不等的猜想空間,好比是預售屋,而蔡英文的總統品牌是既成品,住好住壞,大家見仁見智,已經心裡有數,如何把成屋活化、增添新鮮感?不是一件可以輕鬆得手的價值再造工程。
說到底,台灣還有希望嗎?這個希望是什麼?正是二○二○總統候選人的公開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