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 將增程序正義內容
課審大會昨召開第70及71次會議。(教育部提供)
教材避免單一族群觀點 審議嚴謹延至9月定案
〔記者吳柏軒、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課審大會昨日再審議社會領域課綱,學生委員希望增加國中歷史課的台灣史比例相關提案未通過,歷史課維持台灣、中國、世界等一比一比一的比例。另昨日通過提案,建議增加有關程序正義內容,且未來教科書編寫時,應盡量避免單一族群觀點敘寫。由於課綱審議嚴謹卻也緩慢,預計社會領綱及十二年國教主要學科課綱,都要到九月才能審議完成並發布。
歷史維持台灣、中國、世界等比例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明,昨審議社會科領綱,學生委員蕭竹均、廖浩翔等提案新增「程序正義」,增加技術型高中、綜合型高中的公民科學習內容,添加「為什麼程序正義是重要的」等字眼,讓學生在學習國家追訴及處罰犯罪的過程中,了解程序正義的重要性。課審大會討論後,無異議通過。
課審委員陳張培倫則提案建議普高「教材編選」的文字敘寫,應避免落入單一族群觀點,如歷史事件上,針對原住民事件用「進剿」來描述官軍攻擊,對原民學生造成心理負面陰影。課審大會也通過該提案,要求選用中性文字書寫。
但蕭竹均、廖浩翔另外提案,在國中歷史課的學習主題中,有關歷史的基礎觀念、歷史考察等內容,台灣史的學習節數不得低於總節數的二分之一,比草案中的三分之一還多,但經在場委員投票後,並未通過,仍維持台灣、中國、世界等分域重點各佔三分之一的比例。
成效靠教師 專家建議組校內社群研討
有關課綱推動,前台中市教育局長顏慶祥認為,未來課綱的實踐與成效,須靠教師教學,建議老師應在校內組成專業社群,比如歷史科老師可共同備課、討論內容、研發教材等。他舉英國中學(國中)教羅馬史為例,老師直接分組討論,要學生收集當年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面向資料,學生一次即可統整、跨域學習。
教科書可彈性編審 拚108學年如期上路
林騰蛟說,目前課綱進度,社會領域剩附錄內容,廿五日將持續審議,尚有綜合、藝術、自然及技術型高中的十五群科等課綱待審議,因審議進度難掌握,恐須延至九月才能審完。但因已有教科書可彈性編審的配套,比如改單冊送審制,目標仍要讓新課綱在一○八學年如期上路。
社會領域十二年國教課綱時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