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上個世紀的腦袋
勞動部長林美珠1日出席民進黨立院黨團大會。(記者張嘉明攝)
記者鄒景雯/特稿
民進黨昨天召開立院黨團大會,會中的若干對話,不難察覺,以上個世紀的腦袋,要維護這個世紀新型態的勞權,真是個強人所難的事情,因為,有些人連認識問題都有問題,又如何寄望他們可以為廣大勞工解決問題。
誰是舊腦袋?必須經由不斷地辯證,來獲致確認,以免以舊傳舊,誤導社會進化的腳程。第一種悖論是,輪班制勞工的休息時數爭論,若改成「須連續十一小時休息,八小時例外」,即使政府設下把關機制,恐怕仍會造成實際執行上,休息八小時才是原則。他們對七休一的放寬,理由亦同。
這種假設,很清楚是建立在勞資階級對立、體力勞動者取向、生產資料壟斷下被剝削的必然上,因此認為即使公權力介入,勞方依舊難改弱勢格局,雇主就是會把例外當作原則來濫用。按照如此的思維,若勞方反正註定就是議價上的失敗者,那麼就算勞基法不再修,維持休息十一小時的條文,對他們而言,豈不也應該於事無補才對?
既然修與不修,都一樣,那麼再修又有多大的差別呢?如果修法增加彈性,令某些立委憂心,則過去將近一年,行政院從來未將休息十一小時公告實施,雇主就不會把八小時當作常態?這些立委不該對此憂心?之所以一直沒強調憂心的原因,難道不該一併說明一下這二者間的不同是什麼?
第二種悖論,就是行政部門說不清楚,害立法部門無法有力辯護。做為民意代表,不是被選民挑來護航的,如果不知道多數民意,如何稱職代議?假使對民瘼充耳不聞,也該看看坊間充斥的高支持度民調數據,什麼理由讓某些人「裝睡」?是不是網路上的鄉民語言,更讓這些政治綜藝人馬首是瞻?
看待今天的勞動環境,先不要談到未來愈來愈多人工智慧可能對就業產生重大衝擊的複雜命題,僅是探察當前用腦勞心的產業態樣之多元紛呈,就該充分理解:不能再用過去的勞動模型,一式套用在今天勞權問題的解決上。
就拿派遣工為例來說,大家都知道,人力派遣這類非典型就業,最近五年的佔比逐年攀升,去年五月已達七%,照理這類工時不穩定,勞動條件不如正職員工,甚至是拉低薪資元凶的工作制度,應該只是一種過渡性的臨時權宜,但主計總處的調查卻顯示,這些非典型工作者不想換工作,也不想增加額外工作的,竟超過八成以上,主要原因是工作時間較有彈性,可以兼顧工作與生活。這個現象的背後,其實說明了許多不同於傳統想像的新事物,如果真關心勞工的需求,勢必要換個腦袋來好好研究。灑狗血的老套,真的已經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