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交流重內銷 綠營不怕「中」計
農民靠天吃飯,颱風影響水果收成,架起防風網可以減少損失。(記者林良昇攝)
記者林良昇/專題報導
相對於藍營執政的縣市,綠營執政的嘉義縣,過去就與中國交流少,中國市場也非嘉義農產品的最大外銷地,內銷市場是嘉義縣的主力,對於中國對通路的限制感受不深,也觀察到許多中國對台灣農產品政策採購的亂象。
一批批貨櫃裝滿水果,由大卡車載運到港口上了貨輪,越過台灣海峽到了中國一座港口,水果一箱箱搬出來,擺上貨架,運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上。這樣所謂兩岸農產銷售的紅利,在嘉義並不多見。
中國紅利無感 影響不大
長年以來,嘉義縣都是民進黨執政,嘉義縣農會也是全國所有農會中被視為唯一「偏綠」的農會,中國政策性採買本來就不多,民進黨籍嘉義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剛上任不到一年,她說,雖然有「門路」可以賣到中國的人,管道不會改變,不受影響,這一年來,並未聽過有中方在嘉義做政策性採購。
在嘉義縣農會任職多年的供銷部主任蔡財慶直言,民進黨在嘉義縣執政多年,中方政策性採購農產品較少發生,嘉義縣農產品也以內銷為主,出口本來就不多,與中國的交流本來就少。
令蔡財慶印象較深刻的是,多年前,有來自中國江蘇省的人到嘉義縣梅山鄉要向鄉農會訂「幾千斤」的茶葉,當時數量很大,最後農會無法負擔,只能交給農民分別去處理,但後來是否達成採購,也不得而知。
嘉縣農會推廣部督導員盧逸勳經常到中國交流,他提到,四、五年前雲嘉地區柳丁盛產,導致價格崩盤,對岸就用政策性收購來宣傳,宣傳收購了三個貨櫃的柳丁,但這批柳丁最後的結果是「留在港口上爛掉」,也沒有賣到消費者手中。
政策性收購 只是搞宣傳
對於去年底「藍八團」宣稱將只買某縣市農特產品,蔡財慶認為,水果有季節性,若真的有收購,不可能只針對其中一個縣市收購,通常會全台跑透透,貿易商也會希望全年不會斷貨,不可能只針對其中一個縣市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