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幕僚要不要特赦?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總統24日出席民進黨全國黨員代表大會。(記者羅沛德攝)
記者鄒景雯/特稿
陳水扁前總統是在二○○八年十一月被馬英九政府的特偵組以涉嫌貪污、洗錢等重罪收押禁見的,此後,有關「保外就醫」、「回家休養」、「總統特赦」等訴求,即不時喧騰於社會,九年後的今天仍未止歇。其實,對於像台灣這樣的年輕民主國家,與其涇渭分明的爭執於前任權力者的免除服刑問題,還不如關切受其牽連之幕僚的處境更為堪「憐」,才是補司法救濟之窮的優先對象。
君主或總統的特赦權,不論是起源於英國法,或是之後採用的美國憲法,都有安撫國內對立的政治目的,到了民選時代,當事人的際遇是否廣受民意同情,尤其是能否促動主政者給予特別考慮的重要指標。
這樣的政治現實,其實,充分反映在這些年有關「特赦扁」的議題消長上。基本上,陳水扁被關押的幾年,特赦的支持度最高,陳水扁返家後,民調即不若以往;甚至扁家的動作較多時,同情反而下降,兩者呈現負相關。
同時,入罪之人,並非全都「感念」特赦。因為許多時候,免除其刑並不等於無罪。阿扁在總統任內特赦的蘇炳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蘇炳坤是因一九八六年新竹銀樓強盜案遭判刑十五年,因全案瑕疵太多,在二○○○年獲得特赦,但是蘇炳坤卻聲請再審,堅持要司法還他清白,並在最近獲得高等法院裁准。形成一個令人很有感的對照。
民進黨的黨代表發動連署,不少黨內元老參與列名,使特赦成為全代會的話題,這個現象也讓外界對於再次執政的民進黨有了新的觀察。原因在於,另一位卸任元首馬英九也正受到司法調查,諸多案情每每在法庭攻防過程引起大眾熱議,愈成熟、文明的群體,應該愈會重視今後是否「標準一致」的問題。
不僅如此,作為一個以「民主」與「進步」為名的政黨,其成員在關懷昔日當權者司法人權的同時,如果無甚比例關注相對弱勢、因工作倫理而株連、至今仍官司纏身的幹部下屬,從價值取向,這恐怕是比較難理解的。
民進黨昨天讓特赦提案在全代會無疾而終,等於做了選擇,對於台灣社會來說,需要的是更寬廣的理性討論空間,任何一方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