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產業轉型 學者倡議訂定差別電價
有學者建議,台電除可透過需量競價方式,短期減少民間企業用電外,或可訂定差別電價,以較高電價來抑制需求。(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王孟倫、楊綿傑/台北報導〕供電頻拉警報,有學者建議,台電除可透過需量競價方式,短期減少民間企業用電外,或可依國家產業、環保政策,在供電吃緊期間,以耗能、環保等標準來訂定差別電價,以較高電價來抑制需求,甚至可間接達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
新機組加入 明年供電情況樂觀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認為,供電吃緊應是短期現象,當下週和平電廠恢復供電,應可解除限電警戒的紅燈;雖然台灣每年尖峰用電增加五十萬瓩,但台電積極在大林、大潭、通霄等電廠新增機組,每座機組新增供電都有五十、八十萬瓩,這些新機組上路後,明年供電情況會比今年樂觀。
吳再益說,台電可以透過需量競價、抑制民間用電等方式,來解決短期用電問題,或許也可以要求民營電廠在夏季及颱風季節多售電給台電,多管齊下解決短期電荒。
還有學者建議可採取「差別電價」,讓能源更有效率配置,當推動差別電價後,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將因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力下降,就不會盲目投資發展;將能源有效率地轉換給高附加價值產業或民生用電,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達到環保目的,也可推動台灣產業轉型。
交通大學光電學院教授黃得瑞表示,短期缺電危機並非供電不足,而是輸配電管理的問題,台電人員應做最有效的調度。至於中長期,包括發展儲電方式、尖離峰的電價差距拉大,兩者可以互相配合,能使電的使用更有效率。
速發展綠能 不能再重啟核電
台大資工系教授高成炎則認為,長期來說還是要盡速發展綠能、建置有線無線的電網,解決供電吃緊的情況。要求政府機關關冷氣是不切實際的做法,還不如開水車出來灑水,或者鼓勵民眾灑水以降低溫度,可能比較有效。
至於是否利用核電來解決燃眉之急?高成炎表示絕對不可行,一方面不能再走回頭路,二方面核電啟動確認安全也需要一段時間,無法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