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團︰產業要適應轉變
〔記者黃邦平/台北報導〕對於行政院決議「七休一」延後兩個月實施,勞團質疑,政府發布的政策竟因資方團體吵一吵而臨時急轉彎,實在太誇張;無論如何,還是要儘早回歸「七休一」,未來勞工休息、休假都會越來越受重視,很多產業也要適應轉變。
指政策急轉彎 太誇張
「太誇張了!」團結工聯秘書長黃育德質疑,政府發布的政策竟因資方團體吵一吵而臨時急轉彎,難不成過幾天勞工團體罵一罵又改回來?他坦言,六月時工會團體上街抗議,主訴求是爭取恢復勞工七天國假,也批評當年這項函釋破壞勞基法精神,沒想到勞動部突然宣布廢止,完全是意料之外。
他認為,還是要儘早回歸「七休一」,台灣民眾都習慣了太方便的生活,太多廿四小時、全年無休的行業,是否真有必要?他最近就發現,住家附近的診所因應勞基法規定公告週日要休診,就算醫師不休假,藥師和護士也要休,這類案例會越來越多,特別是人不多的單位,不易靠輪班維持長時間營運,整個社會都要重新適應,不希望見到公共運輸或商業服務是「建築在勞工的血汗和屍體上」。
應儘早回歸「七休一」
黃育德強調,要因應每週固定例假或週休二日,也許企業增聘人手就可以解決人力問題,但即使勞動力足夠,未必每家企業、每個產業都有充裕的增補人力來源,有的企業生產規模可能會再縮小、甚至倒閉,他相信還有很多經營環境本來就差的企業根本沒有因應措施,等官方「來查再說」。
他說,無法接受客運業聲稱人力不足,市區公車往往遵照地方公共運輸政策,靠官方補貼、聽政府指示,業者通常都和地方政府往來密切,不少擁有地方政治派系當靠山,資方有恃無恐,駕駛的勞動條件很差,他好幾次目睹駕駛座旁堆著好多提神飲料,可能要從早班開車到深夜。
他表示,客運業結構性的問題一直都在,工時長、薪資低,老是缺人手,雇主都當成理所當然,但勞動條件不改善,沒有多少人願意來,只會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