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時尚大道】《彩妝先知的未來邏輯》裘莉仰賴的形象大師Diego Dalla Palma

灰泥的白,搭配原木色澤,間綴以不同年代的二十世紀經典名椅,古樸而文氣。

撰文、攝影/陳靜寬(寬庭董事長)

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的手工鑄鐵樓梯扶手,各式木作的工具與收藏品……在在突顯出主人的品味與獨特氣質。

在阿爾卑斯山南麓的義大利東北,有個地區叫阿夏戈(Asiago),以滑雪及乾酪聞名。晚春到訪,並不是雪季,也不為嘴饞,而是應朋友Diego Dalla Palma之邀,來看他最愛的房子,這位國際形象大師的家鄉就在這裡。

Diego Dalla Palma位於阿夏戈(Asiago)的住宅依山而建,鮮豔亮彩表現在居家布品與餐具。

認識Diego之前,他的名字並不陌生,在我的年輕歲月,那是一個和米蘭時尚連結的名號,遙遠而響亮,《紐約時報》讚譽他為「義大利彩妝先知」。如今的他,早過花甲之年,蓄了多年的招牌平頭及占去臉龐三分之一的鬍碴已泛出銀白,然而高帥依舊,眼神透露的溫度褪去媒體幻化的冰冷時尚感,散發出成熟的暖男魅力!

浴室一角,手工木作用具,生活中的Diego喜歡的是自然風格。

他擁有好幾棟住宅,這些空間顯然延伸了他探索美學的旅程,從旅行帶回來的收藏品融入新環境,混合布置出獨特的「文化融合(Fusion)」風格,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我曾經從建築雜誌《AD》欣賞他在西西里島度假聖地陶米納的豪宅設計。

Diego家中的四個房間依自然界的四大元素──空氣、水、火、土為名,他自己的臥室是「火」。

因為是出生地,阿夏戈的房子可說是Diego真正的家,有意思的是,四個房間的門上都標示主人為它們取的名字:空氣、水、火、土──自然界的四大元素;他住的是「火」,房內有象徵火焰的裝飾擺設。我聯想到西洋占星,1950年11月24日出生的他,正是火象星座的射手!

將近四千本關於美學的藏書是滿足Diego好奇心的寶庫。

成功在於保持高度好奇心

Diego Dalla Palma。

Diego成名甚早,不到三十歲就在國際時尚圈闖出一片天。1978年他在米蘭成立工作室,以自己的名字Diego Dalla Palma創立前衛的彩妝品牌,領導頂尖工作團隊研發時尚美妝概念。

「我並沒有學過化妝!」乍聽有點訝異,不過,再想想,自學者多半有天賦眷顧!他出身藝術學校,十八歲就進入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擔任戲服設計,負責打理藝人的服裝、髮型與化妝,一待就是十年。晉身企業家之後,電視經驗轉化為多元經營的資源,他開始策劃電視節目,出任主持,並且結合著書出版,推廣形象設計概念,成為角色多重的跨界媒體名人。

他的美感天賦似乎承自母親。「記憶中,母親所到之處,都被人稱讚優雅;她總是塗上酒紅色口紅,即使是拎著擠奶桶去取牛奶……」他的母親近乎文盲,卻對美獨具品味,特別在意個人形象;農牧工作繁重,她的雙手因而受損,只要出門,一定會戴上手套。「她有很多美麗的手套,皮的、蕾絲的、棉質的……」在他的心中,母親的形象依然鮮活。

雖是無師自通,Diego謙稱並沒有天賦,「如果有,相信後天的努力或訓練可以讓它更加精緻。」這點倒是有跡可尋──他指著室內將近四千本關於美學的藏書,強調自己是認真做過功課。

在義大利,幾乎所有明星的造型他都做過,而國際紅星如莫妮卡貝魯奇、安潔莉娜裘莉等,出席影展的造型也委託於他。他表情嚴肅地說:「面對每個個案,我都是準備好的。」

美感其實是需要一點一滴的學習累積養成;很多人卻認為美感是天生的,就懶得學……「義大利人也沒那麼熱衷學習了,以為靠既有的就足夠……而我,天天都想學新的東西。一直保持高度好奇心,應該就是我能成功的原因。」

不落俗套的居家空間

光是美學的書就讀過近四千冊,看著這一大片歸納整齊的書架,我對這位「彩妝先知」似乎有了新的認識。

這些書架的木頭有一種陳舊的歷史風味,看起來和天花、地板採用的木料是一致的調性。請教Diego才知道,它們確實是歲月浸漬過的,以地板為例,材料是特地去找的二手舊地板,買來後重新保養裝修,質感格外樸拙溫潤,但費用可是比新材料還高!

這個居家空間的背景,就是由這類木作的淺褐色澤搭配牆面的白架構起來的;看似簡單,其實隱晦了不易察覺的複雜操作,蘊涵人文刻劃的低調風華。除了木作,牆面的Stucco灰泥塗妝呈現手作的不規則表情,其實是一種古希臘羅馬時代就有的工法。

灰泥的白,搭配原木色澤,這個主調一氣呵成,古樸而文氣。隨著主人親自導覽的動線,類似的人文意趣持續出現: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的手工鑄鐵樓梯扶手,各式木作的工具與收藏品,不同年代的二十世紀經典名椅……在在突顯出主人的品味與獨特氣質。

用配件表達個性

回溯Diego的發展歷程,我看到無畏的前瞻性,他的腳步從未停歇。六年前,他進一步創立造型學校Academia BSI(Beauty Style Image ),致力培養未來的造型專業相關人才。他不認為只有明星需要造型,「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形象,因為,人人都想讓別人看得順眼,也想給人留下印象,而第一印象主要來自外表。」因此,除了透過電視節目與出版、向大眾傳達專業理念,他更前瞻未來發展,積極著手人才教育。

他在2014年出版的《如何改變》一書,就是教人用有限的預算,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根據他的經驗歸納,造型有兩大法則:遮掩與彰顯;說到如何遮掩,他以臉型為例,幽了自己一默:「有頭髮時,長型臉適合蓬蓬的髮型;頭髮少了,索性剃掉,加上鬍碴造成的錯覺,讓臉變短。」

如果目的是要讓人記住你,他建議,確定適合的形象之後,不宜經常變換造型;像他、還有很多藝人及創意人,多半都是保持一種定調的形象,再於小處細微變化。而微調首重個性的表達,他推薦運用配件。

談到配件的妙用時,Diego再次聯想到母親:「她非常喜歡佩帶胸針,但絕不會同時佩帶胸針和項鍊,她覺得,裝飾品只要一件作為強調即可。如果一定要佩帶兩件裝飾品,二者之間要保持距離。」

居家與旅行的平衡

不久前,Diego賣掉行銷全世界的同名彩妝品牌,將事業重心放在學校經營及電視節目主持,而相當時間則是留給持續滿足好奇心的旅行。

那麼,家呢?對於某種程度看透人生的旅行愛好者而言,如果大半時光都在「移動」中,家的意義會是什麼?

「平靜。」很簡明的答案。

面對大環境的紛亂,看到處處有人不願和平相處,Diego說,只有家還能找到一點祥和的時間與空間,從中獲得能量。頓時,我似乎理解了在很多地方擁有房子的道理,或許,這就是他的平衡之道:既可以雲遊四海,又能四處為家、尋得平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