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停牌3盲點 就怕好意被「利」用

2015/07/14 06:00

暫停交易範例

規定寬鬆如中股 恐遭惡意使用

台股停牌機制內容

〔記者羅倩宜、高嘉和、王孟倫/台北報導〕證交所明年將推出個股可申請「暫停交易」。外資多認為,原意雖好、但得防止被不肖大股東謀私利而惡意使用;期貨商則擔心,若暫停交易申請及審查過於寬鬆,恐會影響權證、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公平性。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許忠信認為,停牌恐影響市場流動性,嚇跑外資投資意願。

前外資分析師、現騰旭投資投資長程正樺表示,香港和中國都有個股暫停交易的制度,理論上是要避免內線交易,原意是好的,只是前陣子在中國股市,被各家公司用來防止股價崩盤。

他說,中國A股日前申請停牌家數逾半的原因,是很多大股東拿股票去質押借錢,股價一直下跌,銀行就會斷頭,造成多殺多,所以乾脆申請停牌;但台灣的企業主或大股東質押比例沒有中國那麼高,台股在正常狀況下,實施停牌新制不致衝擊交易,只有極端案例才會發生問題。

但某歐系分析師指出,相較香港停牌規定嚴格,台灣證交所規定與中股差不多寬鬆、僅概括規定,可說是採「信賴原則」,就是得信賴這些上市櫃大股東不會亂搞,且信賴證交所會嚴格把關,問題是信得過嗎?

期貨商也擔心,隨著現股衍生性商品如權證、選擇權等成交量不斷擴大,這些衍生性商品都有「時間價值」問題,若暫停交易審查過於寬鬆,將影響市場正常交易秩序。

衝擊衍生性商品 有損交易公平

另外,根據現行證券交易法,掛牌股票有「重大訴訟或非訟事件」、「遇有重大災害、簽訂重要契約」、「公司有虛偽不實或違法」或「市場價格發生連續暴漲或暴跌情事」等情況時,主管機關得因影響市場秩序、損害公益,而將企業股票停止買賣。

換句話說,過去只有主管機關可以宣布個股暫停交易;許忠信認為,維護市場正常交易與穩定秩序,是證交所的責任,證交所應強化對市場訊息透明化的要求,把申請停牌的權力交給股票發行公司,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影響市場流動性 嚇跑外資買盤

許忠信表示,「你讓投資人可以買,但不能賣,一旦判斷有不利情況,等於是加深散戶的套牢!」何況,證交所在中國股災後宣布此措施,就會讓人聯想到中國A股大停牌,台灣為何在這個時間點學中國?

他強調,一個成熟市場,除非有特殊重大事件,否則應讓股票能百分百自由流通交易;若企業能輕易申請停牌,外資買台股就會有無法出脫的風險,將對我國股票市場產生疑慮。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