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聞辭典〉巴菲特指標

2015/03/02 06:00

「巴菲特指標」是美國股神巴菲特於2001年12月在財星雜誌(Fortune)的一篇文章首度提出,計算方式為股市總市值除以國民生產毛額(GNP)的比值。

GNP相當於一國經濟產值的「總量」,當市場給予全體企業獲利的估值,也就是該國股市市值,遠遠超過該國經濟總產出,而這往往是股市見高點的重要指標。因各國國內生產毛額(GDP)通常與GNP相差不大,因此計算時多半以GDP取代GNP。

「巴菲特指標」若小於50%,代表股市嚴重低估,在50%至75%之間為略微低估,75%至90%之間為價值合理,90%至115%之間為略微高估,高於115%則是嚴重高估。

正因為巴菲特應用此項指標,準確避開2000年網路股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等兩次美股大崩盤,使得「巴菲特指標」被視為多空風向球,用來衡量股市的相對高低。

美股巴菲特指標為128.3%

以聯準會提供的數據來看,美國整體上市公司在外流通股票的市值除以GDP的比值,已在去年第三季達到131.0%,直逼2000年年初的153.6%,也遠高於2007年房市泡沫的頂峰107%。此外,根據GuruFocus.com網站的估算,「巴菲特指標」在去年11月26日攀升至128.3%,來到 「嚴重高估的警戒區」。

(編譯盧永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