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民主、快樂、有飯吃

2017/07/31 06:00

民主國家應依民主特性創造有利投資的條件,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與資金,使經濟穩定成長、大家有飯吃。政治應該為經濟服務,但也不是只服務大資本家。(記者廖振輝攝)

◎歐陽書劍

生活在民主下的人民不一定快樂,快樂的人民也不一定富有,許多調查都顯示這樣的事實。民主、快樂與經濟的關係,確實因人因地而異,也是還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但可以確定三者並不互斥,只要有人不滿意,就都有努力空間。

上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美國白宮宣布二○二○年前將於威斯康辛州投資一百億美元設置液晶面板廠,這一決定立即引起論戰,從台灣與美、中的投資環境、政府態度,議論至商人性格與企業決策,並連結太陽花學運當時郭台銘認為抗議虛耗社會資源、無法使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直言「民主不能當飯吃」的爭議,而再度凸顯出民主與經濟的關係。

二○一五年初麻省理工、哥倫比亞及哈佛大學四位經濟學家曾聯合發表「民主確實導致經濟成長」(Democracy Does Cause Growth)論文,分析一九六○年至二○一○年間全球一七五個國家的資料,發現民主對每人GDP的成長有顯著的正面效果。因為民主可以增進投資、改善教育、公共建設品質、促進經濟改革及降低社會不安,估計在民主化後的廿五年內,能提高平均每人GDP廿%。

民主的優勢似乎很具體,不過,二○一六年六月三名學者在美洲開發銀行發表「民主不能促使經濟成長」(Democracy does not cause growth)文章,直接反駁民主的效能,他們將民主化原因區分為與經濟有關(如:經濟不穩定)及無關(如:獨裁者死亡)二類,調查全球一六五位民主化專家的意見,探討民主化前後平均每人GDP的變動狀況,發現民主化原因若與經濟無關,則經濟成長不會受到影響。

哈佛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巴羅(Robert J. Barro)在一九九六年就以「民主與成長」(Democracy and Growth)論文提出另一種看法,他認為民主具有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包括法制、自由市場、較低的政府支出及較好的人力資本等,都能促進成長;不過,一旦維持這些變數及GDP的初始條件不變,則民主對經濟成長的影響並不突出,所以他寫道「民主不是成長的關鍵」、「擁有更多的政治權利不影響經濟成長」。

學者不一定認同民主能促進成長,卻幾無民主導致衰退的主張;即使民主受擴大貧富差距、利益團體坐大等批評,但只要民主化能提高經濟自由,並由此激盪出更有效率的運作方式,而使人力、資本等資源更有效分配應用,則經濟成長的提高,應是合理的結果。

郭台銘看到的抗議事件及社會秩序維持畫面,只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且其後續的影響,也非經由表象能夠完全窺知。不過,美國與中國既有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鴻海卻選擇在兩處設廠,或許幫郭台銘說出心裡的另一句話「獨裁也不能當飯吃」,所以他說「市場就是我的祖國」,充分反映商人的典型想法。

民主即使不能當飯吃,也是普世追求的價值;企業的存在目的或許是獲利,但國家有更多的功能與目標。企業內部效率的提升並非來自民主,郭董事長可以任意安排公司員工從事最有效率的工作,經營成果將會回饋他的決策,但郭台銘無法要求每個人都進去他的公司工作,因為每個人各有價值觀,知道如何讓自己更快樂。

對一般商人來說,在民主國家經商是風險較少的投資,至少政商環境不會因獨裁者個人偏好而有絕對性的動盪,不過,民主國家更應依民主特性創造有利投資的條件,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與資金,使經濟穩定成長、大家有飯吃。政治應該為經濟服務,但也不是只服務大資本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