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Q2國銀對中曝險 創6季最高

2017/07/31 06:00

近年來 國銀對中國曝險之金額變化

較首季大增1204億

更超越馬執政末季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兩岸關係趨緩,蔡政府也積極推動新南向、分散風險;但據最新統計,今年第二季我國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達一兆六千億餘元,不僅較第一季大增一二○四億元、創近六季最高,更比馬政府執政末季還要多,顯示國銀對中曝險出現回升跡象。

在中獲利減 曝險卻增加

對中國曝險(risk exposure),是指我國銀行整體對中國的投資、放款及資金拆借的總和;曝險部位越高,代表銀行可能承受風險越大。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第二季整體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為一兆六五六四億元,較上季增加一二○四億元;若與馬政府執政最後一季(去年第二季)相比,金額甚至高出五六一億元。

回顧過去,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最高出現在二○一四年第四季,當時金額高達一兆七七六六億元;後來略有降低,最明顯出現降溫的時間點為二○一五年第四季,幾乎逐季減少,今年第一季曝險金額更是三年新低,不料第二季再度增加。

對此,金管會官員表示,若以「對中國曝險金額佔銀行淨值」比較,今年第二季是○.五二倍,與去年第二季(馬政府執政最後一季)相同;整體來看,屬於「持平」或「略回升」,尚未到曝險「升高」階段。

不過,國銀近期在中國獲利大幅衰退,例如二○一六年獲利減少六十八%,今年第一季也衰退三十四%,為何對中曝險反而回升?

金管會指出,這可分兩部分來看,首先,計算國銀對中國曝險,不單只有中國分行而已,還包括國內分行、海外分行及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等。例如國銀香港分行若貸款給台商在中國投資或還債,一樣要計入曝險;換言之,影響國銀對中國曝險情況,不能只看中國分行經營狀況。

其次,國銀中國分行今年獲利衰退,很大原因是受到匯率波動而產生匯損,使得盈餘相對減少,並非被倒債;因此,國銀在中國業務仍持續營運,加上近期匯率走穩,使得曝險金額未出現減少。

金管會強調,對於中國曝險已設有一套管理機制,也就是「曝險金額不得超過淨值一倍」;今年第二季為○.五二倍,在合理範圍內,也比過去曝險高峰期低許多,金管會會持續要求國銀業者落實相關風險控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