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韓國連11月對中國貿易逆差 5645億元創紀錄

2023/12/19 18:21

韓國與中國的貿易格局已發生180度的改變。(路透資料照)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近日指出,對中國貿易收支自今年一月首度出現39億美元(1223億台幣)逆差以來,連續逆差11個月,累計達180億美元(5645億台幣)。韓國朝鮮日報報導,中國曾佔韓國對外貿易4分之1, 2018年甚至達韓國總貿易順差80%,創空前紀錄,如今發生180度轉變,「反而成了韓國給錢的對象」。

報導說,今年韓國與中國的貿易格局出現翻轉,中國成為韓國第二大貿易逆差國,僅次於最大石油進口國的沙烏地阿拉伯。

韓國對中國貿易收支之所以出現大規模逆差,主因在於過去從南韓進口中間產品進行製造與加工後,再銷售世界市場的中國,已實現了多數產品的自給自足,「韓國再也沒有可以出售的東西了」,如今在世界市場上,中國已成了韓國出口的競爭對手。

其次,韓國對中國進口出現激增趨勢,在快速發展的蓄電池市場上,韓國必須從中國大規模進口必要的材料和礦物。2019年韓國從中國進口的蓄電池材料為54億美元(1693億台幣),今年翻漲逾1倍達125億美元(3920億台幣)。

分析師認為,加上作為韓國出口支柱的半導體產業低迷、出口下滑,對中國的貿易收支終於出現31年來的首次逆差。南韓貿易協會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院長趙相賢說,「原本被半導體順差這一錯覺效果掩蓋的對中貿易結構的變化,如今終於浮出水面。今後應該制定新的貿易框架」。

2018年韓國對中國貿易順差高達556億美元(1.74兆台幣),但去年降至僅12億美元(376.3億台幣),勉強迴避了逆差,但排除半導體產品的對中貿易收支來看,則從2018年的197億美元(6178億台幣),驟減至2020年的25億美元(784億台幣),2021年更出現26億美元逆差(815.3億)。

報導說,今年若除去半導體產品的順差,韓國對中國的逆差將上升至300億美元(9407.4億台幣),「在半導體的遮掩下,對華貿易收支貿易是順差,但在其他行業實已轉入逆差」。

報導指出,隨著中國產業的快速發展,韓國產品在中國市場失去了立足之地。2019年石化產品為韓國第3大對中國出口產品,僅次於半導體與顯示器,今年的出口年減21%,陷入低迷,韓國業者表示,在武漢肺炎疫情之前,中國的自給率僅60%,如今已達90%至100%。

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室長周元直言:「現在從現實來看,除了半導體以外,實際上南韓已經沒有能在中國銷售的產品了。現在到了不再迷戀中國市場,比目光轉向其他市場的時候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