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1罐爽身粉 搞倒1家大藥廠

2023/12/12 07:18

嬌生因旗下嬰兒爽身粉含致癌物,面臨多達5萬多起訴訟。(法新社資料照)

嬌生面臨5萬多起訴訟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嬌生(Johnson & Johnson)在今年12月5日聲明表示,公司近期就多起含有致癌物的嬰兒爽身粉訴訟達成和解,根據知情人士透露,3家律師事務所已就大約100起訴訟達成和解協議,但沒有提到這些訴訟涉及多少原告和賠償金的詳細資訊。嬌生負責法務的副總裁哈斯(Erik Haas)表示,仍將持續聲請破產,以尋求雙方都能同意的解決方案。

嬌生目前面臨多達5萬多起訴訟,其中大多數是患有卵巢癌的女性,以及少數涉及皮瘤患者的案件。大量的消費者控訴該公司旗下的嬰兒爽身粉含有致癌物石棉,嬌生則表示,旗下的滑石粉產品安全,不含石棉成份。

嬌生在2021年分拆業務、成立子公司,並聲請破產保護,試圖解決這宗纏訟數年的官司。(美聯社資料照)

嬌生聲請破產 法院不准

嬌生在2021年分拆旗下業務成立子公司LTL Management,將賠償責任轉移至新成立的公司,並為子公司聲請破產保護。遭駁回後,今年4月,嬌生再度聲請破產保護,盼能解決這宗纏訟數年的官司。

在提交給破產法院的文件當中,嬌生表示,與滑石粉訴訟有關的判決、和解和法律費用已達到約45億美元(約新台幣1419.52億元)。在第2次聲請破產期間,律師透露,嬌生最終可能面臨多達10萬項索賠。不過,嬌生2度聲請破產保護,法院最終都以「滑石粉訴訟並未使公司立即陷入財務困境」為由,判定嬌生沒有資格獲得破產保護。

彭博資訊分析師表示,在破產遭駁回後,嬌生最終可能需要支付高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154.5億元)的費用,來解決滑石粉相關訴訟。摩根大通(JPMorgan)在另一項預測中表示,嬌生因滑石粉訴訟面臨的賠償總額預估為80億美元(約新台幣2523.6億元)至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154.5億元)。

在10月舉行的財報會議中,嬌生則稱,公司正考慮再次尋求破產保護,盼以89億美元(約新台幣2807.5億元)的賠償金,將數萬起訴訟推向和解。最新的聲明中,嬌生也重申,持續尋求破產保護的目標

嬌生是全球最大的醫療保健、製藥公司之一,也是全球獲利最高的公司之一,信用評級甚至高於美國政府。(法新社資料照)

嬌生盼以89億美元和解

代表原告的阿拉巴馬州律師伯奇菲爾德(Andy Birchfield)表示,在2度被認定濫用破產法第11章之後,不敢相信嬌生竟然會考慮再次利用破產法庭,強行對滑石粉受害者進行不公平的解決辦法。伯奇菲爾德指出,成千上萬名婦女因為使用了嬌生的爽身粉而罹癌,不應該允許1家有錢的公司,讓這些案件以微不足道的方式解決。

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教授托比亞斯(Carl Tobias)提到,嬌生的律師已經知道,他們再次試圖利用破產法庭來處理滑石粉訴訟可能面臨的風險,將如履薄冰,因此該公司採取更多的策略是延後審判。托比亞斯也補充,如果嬌生公然藐視上訴法院,再次讓旗下分公司聲請破產,他們恐面臨法律制裁。

嬌生2度因嬰兒爽身粉訴訟分拆公司聲請破產時,上訴法院皆判定嬌生沒有迫在眉睫的財務困境,下令駁回。嬌生是全球最大的醫療保健、製藥廠之一,也是全球獲利最高的公司之一,信用評級甚至高於美國政府。

喬治亞大學教授伯奇(Elizabeth Burch)表示,首度聲請破產是一次嘗試,第2度聲請破產在道德上令人質疑,若是嬌生3度試圖利用破產來拉攏不想和解的原告,這似乎完全是惡意的行為。

嬌生長年販售的嬰兒爽身粉以滑石粉為基底,當中含有微量石棉,恐導致女性消費者罹患卵巢癌、皮瘤。(彭博資料照)

滑石粉中的石棉 會導致女姓罹卵巢癌

訴狀指出,嬌生的高層早在1970年代就知道滑石粉當中含有微量石棉,可能導致女性消費者罹患卵巢癌、皮瘤,長期以來卻未警示消費者或監管機構。嬌生則堅稱,滑石粉產品不會致癌。

直到2020年,嬌生才以「錯誤資訊」導致產品銷售下滑為由,開始在美加地區停售含有滑石粉的嬰兒爽身粉,並在2022年8月宣佈,未來將改用玉米粉取代滑石粉,預計將在2023年結束前,在全球下架所有含有滑石粉的嬰兒爽身粉。

在嬌生向法院聲請破產的這段期間,大部份訴訟被擱置,隨著法院駁回嬌生的請求,現在陸續開始重啟審判。以目前已經判定的案件來看,主要都是原告勝訴,包括2021年法院判22名罹患卵巢癌的女性獲得21億美元(約新台幣662.5億元)的賠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