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習近平怕沒飯吃?水稻上山整死百姓

2023/10/13 07:40

中國山坡地林木被剷平,準備種水稻。(擷取自網路)

習近平呼籲「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近年多次強調糧食安全,執行20年的「退耕還林」政策退場,取而代之的是「退林還耕」政策,結果出現水稻上山、禁燒秸稈、大舉伐林等亂象。

中國政府1999年提出「退耕還林」政策,當時為了解決盲目毀林開墾的亂象以及陡坡、沙地耕種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洪患、乾旱及沙塵暴等問題,而將種植效率較低的土地陸續停耕,恢復植被。但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數次呼籲「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退耕還林」政策出現轉向。

政府的一句話,農管人員強制將農民在山坡、耕地種植的非糧食作物剷平,魚池也被填平,多地區還出現「退路還田」,從農村田間小路、停車場一路到城市道路,只要屬於可耕地範圍,都要把水泥路面敲掉,堆上土種作物。

在雲南,政府摧毀整座山體的所有植被,在高聳的山地用挖掘機開發「梯田」。(擷取自微博)

勞師動眾 釀生態災難

為了宣傳政策,河南省某縣曾組織全縣200名公務員,花3天時間在田裡插秧,還有約10名攝影人員對著插秧的公務員拍照。

據內部人員透露,200人3天只插秧2畝(約403坪),包車費人民幣1.2萬元,茶水餐費人民幣12萬元,住宿人民幣6萬元,下鄉補貼人民幣9萬元,廣告牌材料人民幣1.8萬元,攝影10名共人民幣9萬元,高空氣球及舞台搭建人民幣10萬元,合計花費人民幣49萬元。

在雲南,政府銷毀整座山體的植被,用挖掘機開發出「梯田」,四川成都當地一條投資人民幣 341多億元打造的「環城綠道」被拆除,用作農耕地塊,且部分路段的綠化植物已被拆除,種上了小麥等農作物。

除了「環城綠道」外,成都城區內多地都在推動復耕,住在高新西區的居民投訴,原本規劃為清水河公園的地塊拆除綠化景觀進行復耕。

為表忠誠,中國科學院士院朱有勇於2022年宣傳他研發的「水稻上山」。他宣稱已用這種模式在雲南山區推廣50萬畝,最高每畝每年產出788公斤稻米,就算「旱地種稻」也可以。

「水稻上山」,指將陡峭山坡上的草木鏟去,變成一片光禿的黃土梯田,或是直接在山坡上硬挖出田埂來種植水稻。

為此,多個地方政府組成「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團隊,聲稱這是將過去分散在種子、農藥飼料、農機等部門的行政執法職務整合後產生的新執法人員,看似合法,但實際上在做一些「村霸」行為,不僅大舉調查農民的違規機具和駕照,還扣押農戶養的畜牲,更要求農民繳納「保護費」。

針對退耕還林、水稻上山,中國官方沒有什麼公開說明,僅一再強調:「中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存在薄弱。」

中國政府的行為大概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退耕還林、水稻上山違反大自然法則,政策成了一場生態災難,隨便一場暴雨就能被摧毀,在沒有植被的保護下,造成水土流失,衝下山的泥水淹沒農田和村落,並流入附近河道淤積河床,衍生出更嚴重的自然災難。

湖北學者賀海表根據他的調查還發現,當局要求農民開墾貧瘠土地,不准農民種植收益較高的經濟作物,改種賠錢的糧食,這違背了經濟常識,也違背自然常識,甚至還要求在城鎮生活的年輕農民回鄉種田。

退耕還林、水稻上山違反大自然法則,政策成了一場生態災難。(擷取自網路)

習近平掌控慾 從農地開始

中國政府為此不惜出補貼,號召不懂農業的地方官下田種地,意義到底在哪?學者分析,最終目的是為了習近平所謂的掌控權,先從農地開始收回掌控權,一點一點侵蝕到農民的宅基地,最後都成為習近平的囊中物。

退耕還林引發多方爭議,中國急忙滅火,官媒報導沒有退林還耕,正確來說是「整改復耕」,目的是保護耕地和糧食的安全,針對部分地方對轄區內違規使用耕地種樹造林的現象進行糾正,要求整改復耕,恢復種糧,只是網路自媒體在報導時,創造出退林還耕這一概念。

中國自然資源部還下發通知,嚴禁不顧農民意願強制復墾復耕,杜絕不顧農業生產實際,拔苗砍樹、填坑平塘等「一刀切」行為。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退林還耕與中國政府力推多年的城鎮化政策相互矛盾,而且還得靠補貼來支撐,繼續執行只會衍生更多問題。

中國推的退林還耕,完全與當初的退耕還林這個理念背道而馳。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