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緯創賣廠落得一場空 西進血本無歸

2023/08/03 07:45

代工大廠緯創(3231)7月25日宣布出清中國立訊持股,這筆投資總計虧損12.67億元人民幣。(歐新社)


緯創昆山、江蘇兩廠 2020年賣給立訊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代工大廠緯創(3231)7月25日宣布,中國4間子公司已出清所有中國立訊精密普通股持股,共計5639.1萬股,但緯創這筆投資實際上是「認賠殺出」,總計虧損12.67億元人民幣(約56.47億元新台幣),回頭來看,當年緯創把賣掉中國工廠的錢,換成立訊的股票,幾乎是分文未取地把工廠拱手讓給立訊,如今出清立訊,反倒像是壯士斷腕,不再與中國有任何牽扯,樂得一身輕。

原本蘋果iPhone代工由鴻海、和碩及緯創3家台廠「三分天下」,而在2020年後,蘋果有意扶植「紅色供應鏈」,由中國本土廠商供應中國市場,立訊挾著中國政府大量補貼的身份崛起,台廠面臨代工價格的不平等競爭威脅,還有蘋果要求生產金鏈在地化的壓力,為求生存只能被迫把中國的工廠拱手讓給立訊。

緯創代工量能無法與鴻海、和碩相比,居於老三地位,也成為最早轉移供應鏈的代工廠之一。緯創2020年7月宣布,將中國2個子公司緯新資通(昆山)、緯創投資(江蘇)100%的股權出售給立訊,並在2021年完成股權交割。市場當時解讀,緯創會把iPhone組裝逐漸轉移到印度。

緯創2020年賣廠給立訊,市場當時解讀,緯創會把iPhone組裝逐漸轉移到印度。(法新社)

緯創138億元賣掉工廠 只換回立訊股票

緯創7月17日才用138億台幣代價驚天一賣:把位於昆山生產iPhone的「緯新資通(昆山)」賣給崛起中的中國代工廠立訊,引起台灣科技供應鏈一陣騷動,但緯創馬上在7月22日又出手,宣佈以在中國設立的四大製造事業體發動30億人民幣(125.64億台幣)買立訊股票,持股0.81%,粗算買入每股成本人民幣53.2元。

市場手指出,立訊買進緯創工廠,根本未拿出半毛現金,而是用拉到相對高點的立訊股票,與緯創交換,緯創迫於蘋果壓力,只能默默承受,當時同樣賣廠換股的還有和碩。

總結緯創賣廠換立訊股票這筆交易,帳面上是以138億台幣賣掉,但買賣立訊股票虧損56.47億元,真正到手的約是台幣81.5億元,但是現在中國外匯管制,這筆賣廠所得要匯回台灣,還要再繳中國許多稅費,七折八扣下來,也是所剩無幾。

立訊股價在2020年7月1日創下59.58元人民幣的高價後,隨即與緯創及和碩進行「拿股票換工廠」的交易,緯創接手的價格幾乎是在最高點,交易完成後,立訊股價溜滑梯般的下滑,2021年3月1日跌到33.83元人民幣,之後立訊股價一路下滑,2023年來立訊股價多在30元人民幣上下震盪,緯創只好依立訊不斷下跌的股價,分季提列評價損失。

緯創後來入股立訊,但立訊營運狀況近年沒有比預期好,緯創只好在財報中不斷反應相關評價損失。(圖取自微博)

緯創2年來本業獲利 遭立訊跌價損失吞噬

這也使得儘管緯創過去3年來本業營運穩健成長,可是卻沒有反應在獲利上,因為其業外時不時受到立訊股票拖累,像是2022年第1季,緯創營收來到2264.45億元的歷年同期新高,可是每股卻是虧損0.31元,因為立訊股價在2022年第1季重挫,單季跌幅超過35%,緯創必須認列相關評價損失,反而造成虧損。立訊股票反而成為緯創在營運上,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之一。

所以緯創這次出清立訊持股,雖然是認賠殺出,但業界、美系外資和本土法人,皆對此抱持正向看法,除了往後業外收益再也不受立訊股價波動影響外,而分批認列投資立訊的業外損失,對緯創的整體財務結構有所幫助。

緯創自投資立訊失利以來,已陸續在每季分批提列處分立訊持股的業外損失,藉此最大程度地降低對於營運獲利的衝擊。截至2023年6月30日,緯創已認列11.7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52.14億元)金融資產損失,所以在出清立訊持股後,2023年第3季僅需再認列965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3億元),這也意味著,往後緯創業外收益,將不再受到立訊股價變動影響。

而緯創代工組裝的iPhone訂單以低階機種為主,但低階產品利潤不高,在代工這塊的獲利實際上非常有限,緯新資通(昆山)2019年營收雖高達1422億元,可是稅後淨利僅有2.97億元,淨利率僅有0.2%。

緯創代工組裝的iPhone訂單以低階機種為主,利潤不高,在代工這塊的獲利實際上非常有限。(法新社)

和碩因賣廠 換到3984萬股立訊

緯創不堪連年虧損,已在2023年4月把泰州廠關閉,崑山廠2023年6月也將進行人員精實計畫。另一方面,市場更傳聞緯創有意退出印度iPhone製造,把印度廠賣給印度塔塔集團(Tata Group),但緯創至今仍對該傳聞不評論也不回應。

法人也因此預測,若緯創在2023年下半年有其他海外廠區處分事宜,將有機會將立訊帶來的業外損失完全抵銷。

緯創近年來持續加大投資轉型新事業,包括人工智慧(AI)伺服器、車用、軟體等,朝高毛利發展,股價也受惠於這波AI熱潮,從2023年1月的29元左右,衝到7月31日的160元高價,這波轉型似乎已獲市場青睞。

在緯創出清之後,市場轉為關注和碩(4938)的動態,和碩2020年跟隨緯創腳步,透過中國子公司上海昌碩取得立訊股權,加強雙邊合作關係,根據和碩今年股東會年報,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上海昌碩對立訊持有約3984萬股,比例0.56%。

而和碩則在2021年初合併上市子公司、機殼廠鎧勝,之後再把鎧勝旗下的「日鎧電腦配件」辦理增資,立訊則以60億元人民幣參與,藉此取得日鎧53%股權,和碩、立訊雙方也成為合作關係。

隨著立訊營運、股價表現不佳,和碩也遇到和緯創同樣狀況,儘管本業獲利突出,財報被立訊拖累。和碩2022年第1季營收為3240億元,季減28.4%、年增50%,可是每股盈餘(EPS)卻只有0.62元,季減79%、年減64.6%,就是因為得認列持股立訊的相關評價損失。

未來和碩是否也會出清立訊?目前市場看法多認為,和碩將傾向維持現狀。和碩對此則是表示,若後續有相關資產處分案達法定公告標準,絕對會依法行事。

在緯創出清立訊之後,市場轉為關注和碩(4938)的動態。(資料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