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工研院:AI的未來世界 將是「快魚吃慢魚」

2023/06/30 12:02

工研院今(30日)上午舉辦「50週年院慶」系列活動,登場的是「機遇 x 挑戰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工研院提供)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今指出,2025年將會有超過30%的新藥研發和材料將使用生成AI來完成,未來世界裡,不一定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台灣以生成式AI協助政、產、學、研、金融等不同面向將指日可待,特別是金融行業的企業風險投資方面擁有較高期待的發展機會。

工研院今(30日)上午舉辦「50週年院慶」系列活動,「機遇 x 挑戰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登場,邀請Appier暨iKala獨立董事簡立峰、中研院資訊所所長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廖弘源、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秘書長侯宜秀、臺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等產學研專家,探討台灣如何面臨生成式AI的產業挑戰。

工研院專家針對生成式AI議題,提出應從「產業影響與機會-應用」、「產業技術」、「社會影響與法制-資安、倫理」、「人才培育」四面向深入對生成式AI的理解與巧用,希望使台灣產業在巨人肩上抓住機會與轉型,掌握創新發展的關鍵。

工研院總營運長暨AI策略長余孝先認為,這一波生成式AI的趨勢來看,各企業都可使用平台服務提供的預訓練模型和開源資源,因此擁有獨特的「資料」與優化開源演算法的能力成為產生獨特競爭力的關鍵,台灣有好的工程師,如何持續培養其眼光與見識,能洞見新科技的價值與挑戰是最有挑戰與價值的策略。

工研院協理暨AI策略辦公室主任蘇孟宗也從國際趨勢分析,未來在國際廠商加速布局生成式AI開發平台下,將協助企業迅速導入到各種產業應用,提高生產力、功能性及創造力,但傳統人才培育模式也將面臨翻轉新挑戰及可能引發社會與科技倫理議題的討論。

在社會影響與法制層面,工研院法務長王鵬瑜說明生成式AI於現階段仍屬開發中的未成熟技術,仍有其侷限與風險,應用上需制訂具有系統觀、跨技術別的治理規範,做為各行各業的基本準則,更建議企業可於內部成立專案小組,或透過外部科研機構場域及專業人才,充分驗證生成式AI在行業的應用優劣勢。

在人才培育層面,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周怡君說,生成式AI改變工作需求,正是工作者重新審視工作核心價值最佳時刻。企業找不到相應人才與員工技能將是發展痛點,企業在人才培育上應有積極作為,培育員工適應生成式AI的能力,帶動創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