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台灣半導體聖地 不在竹科是這裡

2023/03/27 07:33

1974年一場在台北市南陽街「小欣欣豆漿店」的早餐會議,成為台灣發展半導體的發想點。原小欣欣豆漿店早已不復存在,此為復刻版。
(圖取自IC積體電路特展FB)

台灣發展半導體 始於北市南陽街豆漿店

〔記者李綺雯/綜合報導〕步入高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半導體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日趨增加,晶片運用也越來越多元,尤其2020年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晶片荒使全球更加關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也更突顯「護國神山」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截至2022年底,台半導體製造在全球市占已高達64%。

若要追溯回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起點,事實上是源自於1974年2月7日,一場在台北車站附近南陽街的「小欣欣豆漿店」所舉辦的早餐會,與會者包括時任行政院秘書長費驊、經濟部長孫運璿、交通部長高玉樹、工研院院長王兆振、交通部電信研究所局長方賢齊、所長康寶煌、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研究主任潘文淵等,7人會中達成開發積體電路(IC)技術的共識,為今日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奠定基礎。

截至2022年底,台積電在全球晶片代工的市占率攀升至60%,大幅領先三星的13%。(路透)

第一次能源危機 促台產業由勞力密集向高科技

1970年以前,台灣以出口農業、勞力密集型工業製品為主,然而,不久便歷經退出聯合國、釣魚台事件、第一次石油危機等,外交失利加上通膨,衝擊台灣出口業,使國內景氣跌落谷底,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因而思考產業轉型的重要性,推動10大建設,並決定朝科技領域發展,進而促成這場早餐會議。

隨後,潘文淵提出一項積體電路計畫草案,預計耗資4億台幣、執行4年,由於工研院最初看好民生消費及資通訊產品在未來的發展趨勢,選定以電子錶作為開端,盼將台灣打造成電子錶王國,並決定從美國引進技術,待計畫敲定後,政府與RCA簽約,工研院將第一批台灣工程師送往美國受訓,其中包含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聯電創辦人曹興誠,這些人才日後都成了台灣半導體產業中的核心人物。

工研院電子中心派員赴RCA訓練,與RCA公關主任合影,左起曹興誠、倪其良、曾繁城、戴寶通、劉英達、陳碧灣、史欽泰。(圖/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319期)

台積電草創乏人問津 遠赴荷爭取飛利浦投資

1980年,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政務委員李國鼎等人力邀張忠謀回台接任工研院院長,工研院也同時推動「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計畫,張忠謀答應後,於1987年創立台積電,開創全球第1個晶片代工製造營運模式。

然而,由於半導體代工在當時還是很新的概念,成立之初並未受到市場青睞,即使政府(國發基金)為台積電提供了48%的創業資金,但無論是在國內或者國外籌資,過程都不如想像中順利。所幸在李國鼎牽線之下,與張忠謀兩人飛往荷蘭飛利浦,順利爭取到首家外商的投資,飛利浦除了出資5800萬美元(約台幣17億),還轉移生產技術、授予智慧財產權,以換取台積電27.5%的股份,成為第2大股東。

1990年台半導體產業鏈包括上游的IC設計代工到下游的封裝、測試廠皆已逐漸完備,成為台灣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助力與優勢,其所帶來的經濟效應也在近年持續顯現。

張忠謀(左4)與李國鼎(左1)遠赴荷蘭飛利浦簽約合作。(圖/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319期)

一場早餐會議 成就台IC產業

2020年台灣IC產業已占整體出口比重近36%,創下歷史新高,出口產值達1225億美元(約台幣3.7兆),也是約10年前的2倍,2021年台積電市值約台幣15.6兆,擠進全球市值企業排行第10名。

一場始於早餐店的產業改革會議,沒想到造就台半導體產業現今在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亮眼成績,多虧與會當時的7位政治與科技界大老積極推動台灣轉型高科技產業,以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秉持著不與客戶競爭、專注於製造晶片代工的經營理念,成功為台灣晶片業立下穩定的根基,也才有今日傲人的護國神山。

創辦人張忠謀於1987年創立台積電,為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彭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