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全球反中 印度將成世界工廠?

2022/09/14 07:39

印度2014年9月開始推動「印度製造計劃」(Make in India initiative),鼓勵企業在當地生產。(美聯資料照)

印度人口 已接近中國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截至2022年,印度人口為14億1200萬人,逼近中國的14億2600萬人,聯合國預測,中國明年將被印度超越,讓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外界猜測,印度是否有機會順勢取代中國在世界工廠的地位?

在2019年底武漢肺炎爆發後,隨著中國封城停工等措施,供應鏈衝擊全球,不少國家及企業意識到,不可以重度依賴一個國家。此時,許多國家及企業,開始將目光放到人口、土地面積都與中國差不多的國家「印度」。而近年來印度政府一直想推動「印度製造」,準備了大量的土地,以供企業撤中之用,還有祭出補助措施,為了吸引企業進駐及外來投資。

相比現在的中國,印度擁有勞動力便宜、龐大且不斷成長的市場優勢,印度2014年9月開始推動「印度製造計劃」(Make in India initiative),鼓勵企業在當地生產,希望將製造業生產比例提升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5%以上,動員至少25個部門全力投入。根據印度政府計劃,包括電子、汽車、醫藥、醫療器材、重機械、電能、太陽能、食品加工、化學與紡織業等,都是他們要專攻的產業。

在2019年底中國爆發武漢肺炎後,不少國家及企業開始將目光放到「印度」。(彭博資料照) 

半導體印度計畫 吸引從中撤資企業

半導體產業可說是受益於全球化最深的幾個產業之一。過去2年,因中美貿易戰、疫情造成嚴重短缺,世界各國紛紛將晶片視為戰略物資,爭相補助半導體產業,掀起一波晶圓廠搶建熱潮,印度也不惶多讓,希望在製造業價值鏈上更上一層樓,盡早坐上世界工廠寶座,推出了100億美元的「半導體印度計畫」,還劃定了總面積達46萬公頃的土地,以鼓勵企業從中國遷廠到印度,吸引半導體廠商前往印度設廠。

外媒報導指出,總面積達46萬公頃的土地,還不包含基礎建設完備的經濟特區土地,政府正在考慮將其中部份土地繼續挪為吸引企業徹中之用。另外還有消息是,印度還主動與駐印度各國使館聯繫,尋求可能從中國轉向、投資印度的公司。

日前蘋果發布新品,其中有少量iPhone將在印度生產。蘋果過去在中國生產大部分iPhone,但因為北京當局與美國關係不佳,且為控制疫情,在各地實施封鎖措施,蘋果一直在積極尋求解方案。

蘋果一直在與供應商合作,提高在印度的製造能力。(美聯資料照)

蘋果希望印度和中國 同步生產iPhone

不過要如何從中國運送零組件到印度南部的工廠組裝iPhone 14,仍是蘋果和供應商的煩惱。蘋果和相關供應商曾希望今年在印度開始和中國同步生產iPhone,但事實證明,印度目前還沒辦法追趕上中國,為了確保順利推出產品,蘋果希望先讓中國業務加快步伐,然後再搞定印度的生產。

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一直在與供應商合作,提高在印度的製造能力,希望在iPhone 14發布後兩個月左右,由印度接手生產,縮小中國與印度之間的差距,慢慢的轉移產業鏈。

媒體指出,追上中國的iPhone生產速度對印度來說,是未來重要的里程碑。在中國疫情封鎖措施、與美國政府衝突下,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危急之際,只要把握住機會,印度有極大機率會成為下一個替代品。

截至2022年,印度人口為14億1200萬人。(彭博資料照) 

人口具優勢 但市場未成熟

自2021年以來印度經濟復甦力道強勁,2021會計年度預估近8%的GDP成長率超乎市場預期。

隨著美國加快與中國脫鉤速度,日本向日企撥款幫助將工廠搬出中國,英國議員受到壓力重新考慮華為在5G網絡建設中的作用,全球的反對中國情緒正逐步升溫。

印度經濟諮詢公司(Indonomics Consulting)首席經濟學家辛赫(Ritesh Kumar Singh)表示,印度利用人口優勢「已經夠久了」,印度雖然勞力充足且薪資低廉,但因為相對中國仍不成熟,印度市場還沒有足以撐大規模製造業的經濟能力。

據全球產業總工會IndustriAll收集的一個數據顯示,在印度,製造、化工和建築這些行業的工傷死亡率最高。數據顯示,僅在2021一年當中,印度製造業每個月平均出7起事故,超過162人死於工傷事故。

數據顯示,在印度,製造、化工和建築這些行業的工傷死亡率最高。(彭博資料照)

印度生產條件 亟待改善

印度政府想打造出世界工廠,超越中國,政府計劃出專門的優惠和改革方案,鼓勵投資和創新。但是當地工廠的職災悲劇頻繁發生,處於絶望和弱勢境地的工人不得不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是當局目前應重視、並改變的地方。

辛赫指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下的印度,雖然近年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國際組織的投資環境排名榜成功上升不少,但政府在合約期限上經常模糊其詞,地方政府也經常忽略自身的契約責任,非常不利企業運作。

至於企業想轉移中國產業鏈,專家認為,印度應該要打鐵趁熱,開展廣泛的結構性改革,利用這些席捲全球的地緣政治風向的改變,來重塑印度與世界的貿易關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