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企進軍電動車產業 日憂技術被拿走、甚至被超車

2022/06/01 18:18

鴻海進軍電動汽車產業,並與包括日本近100家供應商合作。日本分析師警告,若日本業界在與台灣合作時過於粗心,技術可能被台灣拿走,甚至在汽車領域也被台灣超越。 (彭博)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日經新聞報導,2016年鴻海併購日本電子巨擘夏普(Sharp),引發市場關注,之後台灣企業陸續併購日本指標公司,如今更將目標鎖定在汽車產業,希望找出能打造自家電動汽車的捷徑。對此,日本分析師警告,若日本業界在與台灣合作時過於粗心,技術可能被台灣拿走,甚至在汽車領域也被台灣超越。

報導指出,台灣汽車市場的規模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難以培養出大公司。相較之下,鴻海、台積電等大公司比較有機會從日本汲取經驗。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預計在2025年電動汽車業務的年收入達1兆台幣(344億美元),每年電動汽車出貨量達50萬至75萬輛,全球市佔率達5%。

鴻海已與2360家供應商合作,準備在2023年將電動汽車事業推向高峰,其中近100家供應商位於日本,包括去年宣布與鴻海洽談成立合資企業的日本電產(Nidec)。日本1家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的主管表示,鴻海在汽車生產方面缺乏專業累積的專業知識,因此急於從日本取經。

其他台灣企業也採取類似行動。例如,聯電4月宣布將與日本電裝(Denso)合作,開發車用功率半導體,將由日本電裝設計晶片,聯電在日本三重縣的廠房生產。台積電4月動工的熊本廠,日本電裝也入股,合作領域包括自動駕駛系統晶片。

包括鴻海、聯電、華邦電子在內,台灣企業在2010年代下半段開始收購日本指標企業,這些交易都提升台灣在全球技術供應鏈的地位,加上日本政府準備提供巨額補貼,吸引台積電和聯電投資,這些都顯示高科技製造業的平衡力正向台灣傾斜。

日本部分產業觀察家對台灣企業將目標鎖定在汽車產業感到憂心,並認為日台友好使此一過程更容易。分析師指出,如果日本對合作夥伴關係和其他問題過於粗心,可能看到日本技術被台灣拿走,甚至在汽車領域也被台灣超越,「日本企業對中國企業的收購和合作提高警覺,但對台灣企業則非常缺乏這種意識」。

從事跨國併購的專家指出,日本企業就算與對方合作,也不該把尖端技術讓給對方,若想聯手,應該在合作夥伴可分享利潤而非技術的條件下進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