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香港政經風險升高 國銀對港獲利減少 曝險未下降

2022/03/26 20:10

香港政經風險持續攀升,國銀對港獲利呈現減少,但曝險仍略增、尚未出現明顯減幅。圖為香港市中心(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香港恆生指數從今年高點至上週五(25日)為止,累計下跌13.7%,已淪為「亞股後段班」。金融業者指出,由於反送中運動、港版國安法通過後,香港風險持續攀升,而本國銀行對港「獲利」呈現減少,但「曝險部位」仍略增,尚未有明顯減幅。

香港在前年(2020)6月通過港版國安法後,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受到衝擊,近期又深受疫情及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恐下市等諸多利空,3月中旬港股一度大跌,之後雖然回漲,但上週五單日又再跌5百多點。若從2月17日今年高點(2萬4792點)計算,港股跌幅達13.7%。

美國傳統基金會的「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認為香港經濟政策明顯受北京控制,已與其他中國城市無異,因此,剔除香港在這項調查的獨立排名。

面對香港不斷攀升的政經風險,檢視本國銀行在香港經營狀況,首先,就「獲利情況」來看,已經大不如前;根據統計,國銀香港分支機構去年全年稅前盈餘僅228.7億元,不僅較2020年減少6%,若往前跟2019年相較,減幅達41.3%。

若進一步檢視我國金控集團(含銀行、保險及證券)投資香港情況;根據統計,去年12月底不賺反虧損10.67億元,是近幾年來虧損最嚴重一年。

其次,就國銀對香港「曝險部位」(放款、投資及同業拆借)來看,今年2月底為6726億元,較去年12月底6521億元,略增3.14%,曝險部位尚未出現減少。

同樣以我國金控集團來看曝險香港情況,也呈現同樣趨勢;去年12月底,金控集團對香港曝險部位為9306.66億元,較上一季(9月底)增加4%、也較前年同期(2020年12月)略增1.9%。

不過,國銀對香港整體獲利減少,投資也沒賺反虧,面對風險攀升,為何國銀對港曝險尚未出現下滑?

民營國銀主管表示,中國政府控管力道擴大,近兩年來,香港資金呈現外移,加上這波港股大跌,「帳上未實現損益」也讓曝險部位減少,理論上,應該反應曝險部位下降;不過,相關統計是「季」為單位,可能要等3月數字(第一季)出爐,才會更精確反映曝險狀況。

金控業者指出,曝險部位是「淨放款」、「淨投資」及「同業拆借」三大結構組成,其中,淨放款是扣除增提呆帳準備金;基於風險考量,去年上半年業者對港放款大舉增提呆帳準備,也就是提前因應風險,使得去年下半年及今年以來曝險部位,尚未見下滑。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