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工研院預估明年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上看1300億元

2020/11/04 12:16

工研院今天舉行台灣製造業暨醫療器材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由產科國際所所長蘇孟宗主持(左二),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鄭富雄(右二)、臺灣醫療暨生技醫材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譚卓然(左一)、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顧問游啟聰(右一)也到場參與。(記者洪友芳攝)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工研院預測,疫情帶動防疫醫材需求,2021年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將持續成長5.2%~6.1%,產值上看1300億元,附加價值率近40%,表現優於平均水準,但後疫時代新服務模式展開與醫材法規驗證趨嚴,將是未來主要挑戰。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員林怡欣表示,2020年疫情全球延燒,台灣優質的醫療體系與醫材系統發揮強大助益,特別是診斷與監測的體溫計、耳溫槍、生理監測裝置及其他個人防護醫材口罩、防護衣,需求大增促使產值大幅成長,除了滿足國內需求後,仍有充足能量可拓展海外市場。

今年下半年,由於歐洲、印度、巴西等區域的第2波肺炎疫情再起,全球經濟復甦蒙上陰影,失業人數攀升影響個人所得與終端需求,與個人健康防護較無關的醫材產品的採購順位往後遞延,疫情衝擊下,隱形眼鏡、血糖機與行動輔具等醫療器材出口主力表現也較疲弱。

工研院IEKCQM統計,2020年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為1230億元、年成長4.5%。在持續高值化與鎖定利基市場的努力下,附加價值率表現面向,2020年醫療器材產業預估達38.8%,高於臺灣整體製造業平均水準約10個百分點,具高度發展潛力。

展望2021年,工研院IEKCQM指出,各國在疫苗研發上投入大量心力,但疫苗的普及普遍預測在2021下半年,因此全年與個人防護相關的防疫物資(口罩、防護衣)、快篩試劑、疫病診斷用醫護系統(體溫計、耳溫槍、生理監測裝置、防疫機器人)、遠端健康監控裝置等成長持續看好。

此外,隨著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在生醫領域應用快速發展,各國醫材主管機關紛紛提出數位醫療器材法規革新措施,以因應產品發展帶來的管理挑戰。在法規驗證趨嚴下,將使醫材產業進行汰弱扶強的正向競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