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疫情下企業現降評潮 中華信評:台壽險業遭降評比例高

2020/06/02 16:16

中華信評指出,國內因疫情而遭降評的企業比例較少,其中壽險業因資產風險、獲利波動,加上資本緩衝等三問題,12家受評企業中,有7家遭降評為負向展望,穩定展望企業占比則從去年91.7%降至33.3%。(資料照)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3月起擴散至歐美地區,國際信評機構標普(S&P Global Ratings)也自3月起展開大規模降評行動,全球遭降評企業多集中於媒體娛樂業、能源、零售及運輸業;台灣方面,因疫情而遭降評的企業比例相對較少,其中壽險業因資產風險、獲利波動,加上資本緩衝等三問題,12家受評企業中,有7家遭降評為負向展望,穩定展望企業占比則從去年91.7%降至33.3%。

標普台灣子公司中華信評今(2)日舉行線上說明會,針對疫情擴散以來,國內企業降評行動進行說明,中華信評資深副總經理金融服務評等部張書評指出,相較於亞太、全球,國內因應疫情降評行動相對較少,主因為台灣未採行封城措施、政府紓困政策支撐,且疫情迄今,國銀已通過9000億紓困貸款,挹注市場流動性,加上國內銀行、證券業多數有強健的資本水準。

但中華信評指出,疫情衝擊下,國內壽險業者面臨較大規模降評行動,12家受評企業中有7家自穩定降為「負向」展望,穩定展望企業占比從去年91.7%降至33.3%;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首席分析師謝雅瑛分析,疫情對壽險業衝擊有3大觀察面向:資產風險、獲利波動、資本緩衝。

資產風險方面,謝雅瑛指出,「外匯風險」是最主要關切問題,近幾年來壽險業為追求高報酬率,產業中外幣投資占比維持在高水位,為企業資本獲利額外增添許多風險;不過,近期金管會對於壽險業外幣投資法規趨嚴,估將減緩成長速度,且受疫情影響,美國大規模降息,美台利差收窄,有助於緩解避險等相關問題。

獲利波動方面,謝雅瑛指出,3月因應疫情市場高度震盪,儘管近期市場逐漸回穩,但標普認為,隨著疫情發展、各國採取防疫、振興的措施,及資本市場回應速度、方式等,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將影響壽險業者資本累積速度。

資本緩衝方面,資本市場波動有可能會造成潛在資產評價損失;另一方面,中華信評觀察到壽險業「有效保單價值(VIF)」成長速度出現大幅減緩,2017、2018年成長率約為8%,但去年前六大壽險公司相關指標降至-8%,但國內壽險業中認定的合格資本,有4~5成來自有效保單價值的貢獻,相關指標成長減緩,將影響接下來資本緩衝生成力道。

謝雅瑛分析,儘管壽險業目前仍有幾項利多因素支撐,如金管會對於新保單監管趨嚴,有助於壽險業利潤率提升,且疫情對於壽險業影響仍在可控範圍,但整體而言,「國內壽險業在未來1~2年,不利因素仍大過支持因素。」

截至6/1,國內遭降評為負向展望的壽險集團包含,富邦金控及旗下多數子公司、南山人壽/產險、國泰金控及旗下多數子公司、遠雄人壽、三商美邦人壽、中國人壽、新光金控及旗下主要集團成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