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人愛買保單,平均每人手中握有2.5張保單

2019/08/07 20:15

台灣人愛買保單,平均每人手中握有2.5張保單。(資料照)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台灣人愛買保單,平均每人手中握有2.5張保單,但過去買的保單是否適合現在的你?保經業者建議,每年至少選一天為保單健診,例如生日當天,並從風險承擔能力、親人、職業、家庭責任等四大面向著手。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國人平均保單張數逐年成長,2018年國人平均每人保費支出已增長至15萬5885元,當中僅7021元為產險保費支出,其餘14萬8865元均為壽險保費支出,壽險滲透率甚至高居全球第一名。每年花錢在保險商品,自然得定時評估效益。

 「你小時候買過不少衣服,長大還是會買衣服。」磊山保經高級業務經理楊雅涵對於保單健診有一套獨特的購衣論,「每一年,你對未來的想法會改變。保單健診就像打開衣櫥,看看衣服夠不夠、合不合穿,當然也要考量預算。」

 她不諱言,現在很多人聽到保單健診會認為是業務員想賣保單,但正確的保單健診不是要客戶增加保單,而是檢視期待與擁有的落差,有時基於人生階段的變化,甚至應該降低保額。

 對於保單健診的執行時間,楊雅涵有別一般建議選在每年年底、年初,建議選在自己生日當天,除考量生日不易忘記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保險年齡不是以足歲計算,若超過生日六個月,便須加一歲,牽動壽險、健康險等險種保費計算,一張保單可能因慢了一天投保,便增加數千元到數萬元之譜的保費開銷。

 在執行保單健診時,楊雅涵認為可從四大面向著手,其一是評估風險承受度,以住院治療為例,若手頭較緊,不必強求單人房、雙人房,可以退而求其次住健保房,反觀國人發病率攀升的癌症,不治療就會危及生命,其治療過程有時單是標靶藥費用便達百萬元以上,建議評估萬一發生,個人帳戶裡是否有足夠資金因應?若不足,建議以防癌險、重大疾病險、失能險等分攤醫療風險。

 其二是考量身邊親人的病史,主因不少疾病與遺傳基因有關,如第一型糖尿病,而即便是生活習慣不良引起的第二型糖尿病,也會因為家人生活習慣相近而有較高發生率,可留意近親病史,作為健康險的規劃參考。

 其三是考量職業變化,例如更換工作,意外風險等級改變,又如公司加薪,可思考是否該增加退休規劃或其他圓夢基金規劃。

 最後是對家庭責任,楊雅涵認為,保險規劃除考慮個人保障,應一併考量家人,尤其對有奉養長輩、扶養子女者更有其必要,因而除每年生日時檢視保單,在結婚、生育子女等重大人生階段改變時,也須機動檢視保單,以建立完整的風險防護網。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