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強迫技轉 美化工、電動車受害

2018/09/28 08:45

上海美國商會今春一項調查顯示,約1/5會員表示,一直被中方施壓要求技術轉讓,其中44%航太工業和41%化學企業回報遭遇「明顯壓力」。圖為中國自製C919客機裝配廠。(路透檔案照)

美媒揭露四大伎倆 系統性榨取美企技術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揭露,中國政府系統性強迫外企技術轉讓的4大伎倆,包括:施壓合資事業中的美企夥伴放棄技術、利用法院宣布美企的專利和授權安排無效、發動反壟斷調查恐嚇美企、把可能向中企透露商業機密的專家安插到中國監管小組;中國這些手段,讓美國化工、電動車、半導體等業者都深受其害。

限制外企進入 中國迄今仍有35行業

報導指出,中國藉由「市場准入」門票換取外國「先進技術」,迄今仍有35個行業限制外企進入,外企必須和中國公司成立合資企業並轉讓技術,中國才放行外企經營或擴大業務。

根據報導,美國化工鉅子杜邦(DuPont)2006年同意分享資訊、授權給合作夥伴張家港美景榮化工公司生產和分銷由玉米提煉的Sorona纖維材料,在杜邦內部,這項合作被稱為「收費」夥伴關係,是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付出的「過路費」。

發動反壟斷調查 施壓杜邦撤告侵權

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前後,杜邦未更新對美景榮的授權,主因懷疑美景榮竊取智慧財產(IP)、銷售類似Sorona產品,並兩度在中國提起專利侵權仲裁,相關聽證卻一直延續到2017年;不料,這引來中國發改委官員以杜邦和陶氏化學(Dow Chemical)合併為由,發動反壟斷調查,重點卻在施壓杜邦撤告。

據指出,中國發改委反壟斷調查人員去年12月大肆搜索杜邦上海辦公室4天,要求交出全球研發網路的密碼、列印文件、帶走電腦、威脅員工;調查人員告訴杜邦主管,正調查其壟斷行為,尤其杜邦不願將技術授權中企、不願對美景榮撤告。

中國智財措施 美企年損五百億美元

上海美國商會今春一項調查顯示,約5分之1會員表示,一直被中方施壓要求技術轉讓,其中44%航太工業和41%化學企業回報遭遇「明顯壓力」,兩大行業都被中國列為戰略重要性產業。美國白宮估計,中國相關IP措施使美企每年蒙受500億美元損失。

中國對外國投資的監管評審小組更成為榨取外企商業機密的制度性機構。外國車廠指出,新車須經中國政府批准才能在當地量產,而被強制性技術審核;中國監管人員和中國車廠共謀,透過審查詢問電動車零件藍圖,這正是外國車廠極力保護不讓中國合資夥伴取得的資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