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數位科技興起 勞動市場面臨兩大衝擊

2018/04/11 18:51

人工智慧、物聯網、巨量資料等數位新興科技興起,為就業市場帶來重大改變,並將對勞動市場帶來兩大衝擊。(記者陳梅英攝)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人工智慧、物聯網、巨量資料等數位新興科技興起,為就業市場帶來重大改變,國發會整理國內外文獻資料指出,數位科技對勞動市場將帶來兩大衝擊,分別是工作技能需求內容及工作型態的轉變。為此,國發會也提出五大具體做法因應。

首先在工作技能需求內容轉變上,多數文獻認為新科技導致普遍性失業的可能性不大,但部份工作易受自動化取代,將引發工作在設計以及職業人力需求消長變化,工作者將面臨技能提升以及跨業移轉的需求,導致勞動力重新配置。

其中,又以中階的技術職業如行政支援人員、生產以及機械操作最易受自動化威脅;需要與人互動相關的工作,或因技術成本相對高者,則較不受自動化取代,如經理人員、專業人員,或照顧服務人員等。

此外,在數位經濟時代,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領域等「技術技能」將是基本需求,具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創新等「認知技能」,以及可發揮人類相對優勢,如團隊合作、溝通協調、人際關懷等「社會技能」,重要性將日漸提升。

工作形態彈性化的衝擊對企業主而言,則將提高人力運用彈性,增加短期專案、任務導向工作,增加自動化比重或透過數位平台等方案按需求外包,組織將更精簡、跨國員工組合也將漸成常態;對就業者而言,彈性、獨立工作機會增加,零工經濟興起,雖有機會提升青年、婦女、高齡或身心障礙人士族群的就業與收入,然而,這些非典型工作多未涵蓋於傳統社會安全體系,個人將承擔更多工作風險。

國發會認為,未來受自動化取代的風險程度,仍取決於一國經濟、法律及社會政治等眾多因素的交互影響,因此,亟需建立具彈性及適應力的勞動市場及相關法規制度,並重視學校教育與軟性技能的培養,以因應未來數位科技對勞動市場衝擊。

具體做法包括積極引導學生投入STEM領域,並將STEM素養向下延伸扎根;重視軟性技能的養成,強化學生職場適應力;提供多元的學習途徑,鼓勵企業自主培訓;加強鎖定中低階技術工作者的技能升級及中小型事業單位的辦訓能力;彈性調整勞動法規及社會安全制度,擴大就業保障範圍,並提高勞動市場的彈性及流動性,以因應未來對於新型工作模式的需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