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推薦歌劇】情愛糾葛磅礴大戲─威爾第歌劇《唐卡洛》

2022/10/23 05:30

第二幕伊莉莎白皇后和菲利普二世加冕典禮。 ©Opéra Royal de Wallonie-Liège

文/記者凌美雪 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衛武營與比利時列日皇家歌劇院(Opéra Royal de Wallonie-Liège)跨國共製威爾第歌劇《唐卡洛》義語四幕版,將於10月27至30日,在衛武營歌劇院世界首演。為了這齣首度在台灣演出的歌劇,衛武營自7月起陸陸續續在全國各地舉辦各種講座,包括故事背景、導演的藝術觀點,甚至舞台設計等,還在衛武營歌劇院的櫥窗推出整整1個月的服裝展。

服裝指導Betty LE GOFF協助試裝。

《唐卡洛》是列日皇家歌劇院慶祝200週年的傾力之作,跟近年較常見的現代感簡化場景大不相同,擅長古裝歌劇的藝術總監馬佐尼斯除親自執導,也力求重現故事人物所處的16世紀西班牙宮廷,極盡考究,不僅布景宏偉、服裝華麗,首演前列日劇院甚至以長達3週的時間進行裝台及燈光調整,足見對此劇的重視與耗費心力。

《唐卡洛》是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以德國作家席勒詩劇《唐.卡洛斯》為故事腳本所寫的歌劇,故事描述西班牙王子唐卡洛與法國公主伊莉莎白原為婚配、兩情相悅,不料在結婚前因為政治因素,伊莉莎白成為王子父親菲利普二世(Philip II)的皇后。故事主角雖是唐卡洛王子,實際上也著重對菲利普二世的描繪,兩方深刻度不相上下,加上史實中的伊莉莎白以及虛構人物宮廷貴族愛波莉公主情繫唐卡洛,因妒生恨構陷王后,又委身成為國王的情婦。忠心臣子羅德利果為爭取宗教自由的法蘭德斯請命,大審判長則要他的項上人頭……

執行導演詹尼.桑圖奇(圖左)和女高音耿立(伊莉莎白,圖右)進行排練。(攝影林峻永)第一幕伊莉莎白公主為無法回應唐卡洛感情而哀傷。 ©Opéra Royal de Wallonie-Liège

父佔子媳種下親子對決的因子,且由於當時西班牙正處大航海時代的全盛時期,故事背景就有點像中國唐玄宗時期一樣,也是父奪子妻、親情相殘,還有後宮內鬥及政治的傾軋與撕扯,情愛糾葛加上宗教的神權鬥爭,使得故事曲折離奇、高潮迭起。

第二幕愛波莉公主(圖中)得知唐卡洛其實愛上伊莉莎白皇后。 ©Opéra Royal de Wallonie-Liège

面對錯綜複雜的劇情,威爾第寫出令人驚豔的詠嘆調與二重唱,以及壯麗又暗黑、恐怖直入人心的火刑場景,多樣角色對應各類聲種,成為豪華的聲樂饗宴。且因應當時首演的巴黎歌劇院,是法國「大歌劇」風潮代表劇目之一,特點就是規模龐大、布景豪華、排場闊綽,製作成本和人力物力媲美今日好萊塢巨型製作,集德國戲劇、法式排場與義大利音樂之大成,堪稱歌劇黃金時代最燦爛的產物之一。

第二幕大審判長進入火刑場。 ©Opéra Royal de Wallonie-Liège第二幕特巴爾多進入火刑場。 ©Opéra Royal de Wallonie-Liège

此次透過台、比跨國製作,重現威爾第當年於法國首演的排場,而為了台灣的演出,所有服裝、配件及舞台布景,早在8月就運抵衛武營。因衛武營腹地夠大,是台灣極少數同時具備布景工廠、木工工廠、組裝工廠、服裝製作室等功能的「國際級製作型劇場」,還有專業貨車卸貨「碼頭」,可將所有布景道具依序運至場館適當空間存放與加工組裝,也因此可有充分時間進行各項準備工作。

執行導演詹尼.桑圖奇也已提早來台親自執導,屆時演出盛況,備受期待。

指揮簡文彬(圖右)和執行導演詹尼.桑圖奇(圖左)於排練時進行討論。(攝影林峻永)

看歌劇.讀歷史 史實中的唐卡洛

要看懂歌劇《唐卡洛》(Don Carlo,Don有尊敬之意),也可從史實人物中的唐.卡洛斯身處的歐洲時代背景來了解。

卡洛斯(西班牙語:Carlos de Austria,1545-1568)是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長子;原於1559年與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長女伊莉莎白聯姻,隔年因政治考量,伊莉莎白改嫁給菲利普二世。卡洛斯於1562年因意外導致頭部損傷,之後性情大變(一說暴戾詭異),常對父親的執政採對抗態度,甚至在1567年時逃到尼德蘭(當時為西班牙屬地,1648年獨立),且試圖拉攏奧地利的唐胡安(菲利普二世異母弟)而被他出賣,1568年被國王軟禁於馬德里城堡,半年後去世。

當時哈布斯堡王朝稱霸歐洲,就是西班牙王室主權,身兼西班牙國王的強大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退位時,把王權劃分成2大塊,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稱號,以及家族起源的德奧地區;兒子菲利普二世(1527-1598)則繼承西班牙國王(1556-1598在位),主管西班牙和尼德蘭等地,除是西班牙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真正的政軍實力所在。

16世紀的歐洲正因大航海時代開啟新大陸的探索,在歐陸地區除常借宗教鞏固王權,也流行跨國聯姻來擴充政治版圖,因此衍生各種錯綜複雜的王朝關係與宮廷鬥爭。本身是狂熱天主教徒的菲利普二世,前後就結了4次婚姻,每任妻子都早逝,第1任是葡萄牙公主,就是卡洛斯的母親,生下唯一兒子4天後就死去;第2任是英格蘭女王,無子女;第3任就是原許配給卡洛斯的法國公主伊莉莎白,育有2女;第4任則娶了奧地利公主,生了3子1女。

也可以說,卡洛斯不過是其父王稱霸歐洲數十年的一個短暫的悲劇人物,在歐洲歷史上跟其他早逝的王子一樣微不足道,卻因大作家席勒借用他的身分寫成詩劇而留名青史。

第二幕唐卡洛為法蘭德斯人民發聲。 ©Opéra Royal de Wallonie-Liège

歌劇《唐卡洛》關鍵人物小檔案

◆作家弗德里希.席勒(德國: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反專制思想讓他在1787年創作了詩劇《唐.卡洛斯》,把16世紀西班牙宮廷的悲劇人物卡洛斯,塑造成對社會充滿改革理想的人物,同時諷刺封建思想、反對民族與宗教壓迫。

◆音樂家朱塞佩.威爾第(義大利:Giuseppe Verdi,1813-1901)

與理察.華格納同被譽為19世紀最有影響力歌劇創作者的威爾第,除音樂創作上的才華之外,也關心社會政治,因此,席勒詩劇《唐.卡洛斯》的啟蒙思想,吸引了正為義大利獨立而奔走的威爾第的關注,以此創作了歌劇《唐卡洛》,由巴黎歌劇院委託創作,1867年以5幕法語歌劇首演。之後經過不斷修改,先後改編出義大利文4幕與5幕兩種版本,4幕版於1884年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首演,也成為後來國際上較多採用的演出版本。

◆導演史蒂凡諾.馬佐尼斯.迪.普拉拉費拉(義大利:Stefano Mazzonis di Pralafera,1948-2021)

義大利籍歌劇導演馬佐尼斯,自2007年起於比利時列日皇家歌劇院任職至2021年。衛武營台、比跨國共製旗艦歌劇《唐卡洛》,即由馬佐尼斯親自執導,於2020年以5幕法語版在列日皇家歌劇院首演,可惜馬佐尼斯於2021年因染疫病逝。比利時方面為表示對此次台灣演出的重視,由原跟隨馬佐尼斯全程參與製作的執行導演詹尼.桑圖奇(Gianni Santucci)來台親自執導。

第三幕菲利普二世在書齋沉思。 ©Opéra Royal de Wallonie-Liège

簡文彬:《唐卡洛》是威爾第創作生涯集大成作品

《唐卡洛》可說是威爾第創作生涯集大成作品,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認為,台灣觀眾較熟悉威爾第生涯中期的《弄臣》、《茶花女》,或是後期的《奧泰羅》,《唐卡洛》介於中後期之間,此時威爾第的音樂基因受到華格納影響,開始讓管絃樂團成為戲劇和音樂中的一個角色,並且處理更多劇情推動,後來更對樂團的運用和樂池內樂器位置的配置做出一些改變。

《唐卡洛》有別於多數歌劇以男女高音為主軸,劇中男中音羅德利果、男低音菲利普二世和大審判長等歌手,戲份和主角男女高音一樣吃重,每一幕都有不同角色的獨唱和重唱,而威爾第非常擅長在重唱演出時,讓每位角色以各有聲線說自己的故事,但在合為一體的音樂中不顯突兀,這點在《唐卡洛》中很多片段都可看到。

而在中場休息後第三幕開始的兩段音樂,是簡文彬心目中《唐卡洛》最精華之處,此幕一開始以長篇幅的大提琴獨奏,帶入國王菲利普二世獨唱,反映出其內心未被皇后伊莉莎白所愛的哀傷,隨後大審判長登場,低音提琴、倍低音管、大鼓等低音樂器齊奏,讓劇情一轉從對愛情的感嘆變為政教權力的拉鋸,兩位男低音二重唱一來一往,不僅尬低音還要拚高音,血脈賁張聲音轉折讓人大呼過癮,也跳脫一般人對歌劇的印象。

第四幕(左起)大審判長、菲利普二世、修士、唐卡洛、伊莉莎白皇后聚集聖朱斯托修道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